第451章 警惕还是扶持,这是观点很重要

工业之王 隐为者 3713 字 2024-04-21

他咳嗽一声道:“总的来说,咱们江南省工业发展水平,现阶段在国内还是处于领先水平。”

“从全省工业布局上来看,姑苏市、锡州市、金陵市依旧是省内工业经济发展的领头羊。”

“我希望三市的相关部门,和相关工业企业能够戒骄戒躁,继续发挥领军作用,带动全省各地市的工业发展,取得更大的辉煌……”

韩光军的讲话完毕之后,会议室内就响起了一阵雷鸣般的掌声。

显然,这位韩局长的话是真的深入人心,让大家发自内心的为他鼓掌。

一旁的“东道主”魏新芳也随着大家一起鼓掌,脸上挂着一抹欣赏笑容。

主席台上的另外几个大佬,也都低声交头接耳,微笑抚掌。

看样子,他们也对韩光军的这番讲话感到十分满意。

坐在角落里的赵国阳,看到这一幕,心里就有些纠结。

他不是想出风头,反对这位韩局长的意见,但是有些话,却又是不吐不快。

说起来,赵国阳重生之后,最大的心愿就是亲手缔造出一个“工业帝国”,将那些充满掠夺性和压榨性的国外企业给打压下去。

但是,仅仅就现阶段来说,国内的工业企业,都是需要和外资合作,引进技术和经验,来加快自身的发展速度。

就好像沙钢集团吧,如果没有从英吉利引进的那条先进的生产线,现在也不可能有如此的辉煌。

如金陵汽车集团公司,如果没有和亚平宁“菲亚特”汽车公司的合作,也不会有依维柯这样的畅销新品问世。

这位韩局长,对外资经济在省内工业企业之中的投入如此忌惮,确实是有点杞人忧天了。

就在赵国阳这边心里纠结不已,琢磨怎么才能提醒一下卓高官、韩局长他们这些大佬的时候,台上主持会议的魏新芳已经发话了。

“呵呵,看来大家对韩局长的发言是相当认可的,我也同样如此。”

魏新芳瞥了一眼身边的韩光军,继续开声道:“下面,在大家发言讨论开始之前,咱们再请卓高官给大家讲几句,大家说好不好?”

魏新芳这话刚刚说出口,台下就响起了阵阵此起彼伏的叫好声。

看到魏新芳一脸希冀的向了自己,卓青峰笑了笑也不推辞,慢慢将前面的话筒朝着身边挪动了一下。

作为参加今天这个“省工业经济座谈会”级别最高的领导,卓青峰的讲话自然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大家盼望已久的。

看到他开始移动话筒之后,全场就是一阵静寂。

本来还在犹豫的赵国阳,看到这位大佬准备讲话了,也只能暂时收起了心中的顾虑,坐直了身子。

————————————————

上架三个月,从开始每天八千字,到现在每天近万字,我一直在不断努力,希望得到更多朋友的认可和支持,诉苦的话不想说太多,每天十个小时以上的码字时间,个中滋味自己知道,但是为了生活,不得不更加努力。

订阅比较惨淡,一直上不去,所以不得不再开一本,新书《信仰万岁》今晚12点以后上架,希望喜欢工业之王的朋友们,能将六月份的月票全部给新书,就这一个月,很重要,恳请大家支持一下,如果朋友们喜欢轻松爽快的异界种田流,能够订阅一下更好!,万分感激!

会议室里,省纺织局的魏新芳局长在给大家介绍了主席台就坐的几位领导之后,宣布会议正式开始。

今天这个全省工业经济座谈会的规格还是很高的。

来参加会议的副省级领导就有两位,分别是省委常委、高官卓青峰,以及省人大副主任鲍国强。

除了这两位大佬之外,尚有省政府成员、高官助理严祥文,省财政厅厅长赵志茹,省机械电子工业局局长韩光军这三位正厅局级的领导。

加上省纺织局的魏新芳局长,主席台上这六位领导基本上囊括了江南省和工业方面有关的重要干部。

下面坐着的这些出席会议的人员,也同样是分量十足,来头不小。

赵国阳伸长脖子望过去,自己熟悉的企业大佬、省直机关干部,怕是就不下三四个。

金陵汽车集团公司的副董事长陆志兴、沙钢集团董事长申志荣、姑苏市机械电子工业局局长莫向明等重量级人物,都在前面第一二排就坐。

刘耀鸿、方耀辉他们几个广陵市干部,则坐在靠后一些的位置。

会议开始之后,魏新芳首先对去年全省的纺织工业的发展情况,做了一个简单概括,然后对今年第一季度纺织工业的成绩,给大家做了个介绍。

应该说,这位相貌周正的女强人,表达能力还是很强的。

她这一番介绍之中,夹杂着不少重要的数字,听起来有理有据,言之有物,让人不那么乏味。

魏新芳讲完之后,接下来讲话的就是省机械电子工业局局长韩光军了。

这位韩局长,原来是省机工委的书记,算是跟汪自清副手。

在汪自清转任金陵汽车集团公司担任董事长时候,他顺序接班,上了这个局长。

由于机械电子工业局下面分管的工业企业,要比纺织局多得多,因此韩光军讲话中所涉及的内容也比魏新芳要多,而且更深入。

他从新中国成立之后,江南省工业发展演变历程讲起,将江南省工业史大概划分成了三个阶段。

即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末期的曲折成长期、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末的初步成长期,以及八十年代末到现如今的高速成长期。

台下赵国阳,听着这位韩局长侃侃而谈,观点鲜明的的讲话,不时的轻轻颔首,表示赞同。

确实,这位韩光军局长的这番分析还是很到位的,对省内各个时期的工业发展,都有比较准确的概括。

虽然从赵国阳的眼光来看,他的这些概括算不上太精细,但是在九十年代初,一个省直部门的领导能做成这样已经很不容易了。

赵国阳都有所动容,台下的其他干部自然更是不敢怠慢,纷纷认真的拿出笔和本子,开始记录着韩局长讲话的重点。

一时间,台下本子划写、翻页的声音不绝于耳。

大家都开始认真记录的时候,赵国阳则依旧是保持了原有的姿势。

他坐直了身体,认真听着台上韩局长的讲话,但是手上却没有任何要动笔的意思。

周围有参加会议的人注意到了赵国阳的这个情况,都纷纷为之侧目。

其实,本来赵国阳也不想做得太过特立独行的,但不凑巧的是,他过来的时候,还真没带上笔和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