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啊。李白的话,最著名的就是那句'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吧。”我笑着应和着大叔,“不是都管他叫酒仙么?不过以他的才华,要是少喝点酒,少说两句醉话的话,我倒是觉得他可能会有更加好的发展,不过啊,就算是他总是喝酒得罪人,但是不得不说他的才情还是让他能过的一生无忧。”
“哈哈。”大叔听了我的解释笑了起来,看起来倒是比刚才的心情要好了一些,“你说的是醉圣那句'黄金白壁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吧,那句话虽然听起来会让王侯贵族觉得不舒服,但事实上,不过是在强调酒好喝而已。不过古人的想法是不能用现在的三观来衡量的,那时候的人不像我们这样贪婪,虽然不乏有贪功好利的人,但是大部分文人墨客还是在别人争名逐利的时候,大多选择也是依照自己的喜好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古代文人视功名如粪土的人实在是太多了,而且啊,有些诗人,怎么说呢。嘴上说着讨个功名,实际却因为贪杯屡次坏了自己的好事。”
我有些不以为然地调侃道:“但是吧,我觉得大部分文人不都是那个样子么,不去争取功名大部分是因为他们要修仙吧?”
大叔摇摇头,面露遗憾的神色:“我倒是觉得孟浩然不是因为修仙,而且他是为了功名而来,最后还是因为贪杯吃了亏。”
“孟浩然么?”我回忆了一下小时候背过的那些诗,有些不解地追问道,“我一直以为孟浩然一直神游在五界之外的,他不是被称作田园诗人二翼之一么?怎么他就想要功名了?”
大叔撇了撇嘴:“不逐名是在他四十岁前的事情了,那时候他父母双全,他留在家里写写诗,照顾照顾家眷,后来父母百年,他又看见周围才华不济他讨得了好的功名,所以动了心思想要去京城施展才华,虽说也确实施展了才华,但是真正让他出名的还是他那并不算高的酒品。”
我切着手上的白菜,也就起了好奇的心思。在我心里,或者说在小学老师的授课里,我对于孟浩然的印象就是位写诗很有画面感的诗人,而且非常喜欢去别人家里做客,曾经小学的时候背过那首'过故人庄',知道他吃了老朋友加一顿饭后竟还惦记着秋后再来吃一顿,所以对于年幼的我来说,在我的印象里,孟浩然更贴近于洒脱的美食作家,也是像陶渊明一样不愿为五斗米折腰的大才子、文雅之士。但是在大叔的描述中,孟浩然却变的生动可爱起来。
在大叔的描述中,孟浩然是被酒耽误了人生的抱负:“那可是在盛唐啊,要是不喝那二两酒,不说胡话,他应该是能和王维一样在政坛混的风生水起,但是可惜啊,他酒品不好,爱说醉话,还因此得罪了不少权贵,所以真正轻了王侯的可能不是李白,而是孟浩然啊。”
孟浩然进京赶考,可惜没中,但是才华却被一众同是写诗高手的大臣们所认同,其中张九龄和王维就对孟浩然的才华大为赞叹。王维惜才,留孟浩然在家里喝酒对诗,两人喝的正高兴的时候,唐玄宗忽然到烦。可能是唐玄宗也抱着同样惜才的想法想来会会这位有才华的诗人,也可能只是单纯的来臣子家里串个门,总而言之,唐玄宗的到来把王维吓个够呛。作为一个状元及第,主管吏部的人,王维自然懂得礼数分寸,听到唐玄宗到访,并没有做好准备的王维吓得躲到了床底下,只留孟浩然一人在外,眩晕地面对着唐玄宗的到访。唐玄宗倒是并没有计较醉酒晕乎乎的孟浩然有失君臣之道,还邀请他作诗一首。其实若是别的懂道理的人,或者孟浩然没有喝醉,自然懂得这是唐玄宗再给没考中功名的自己出仕为官的好机会。但孟公显然是喝高了,酒上头了,直接怼了唐玄宗一句“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唐玄宗自然是听完立刻脸红脖子粗,估计当了那么长时间的皇上被这么猖狂的回怼还是第一次,心理搓火,想着你自己考不上,我给你机会你不仅不珍惜,反倒嫌弃我抛弃你。这热脸贴冷屁股,让皇上心理忍不住地觉得憋屈,不过倒是没有降罪,估计是知道没办法和喝醉了的人讲理,所以干脆拂袖而去。唐玄宗一走,孟浩然依旧是在醉醺醺地想着自己“不才明主弃”,倒是给王维吓出了一身冷汗。这要是再给孟浩然找机会为官,估计自己都要丢了官爵。不过好在后来唐玄宗并未对孟浩然的有失恭敬多加理会,这事儿就遮过去了,不过孟浩然酒醒之后到底后不后悔也就不得而知了。
“应该是不后悔吧。”我听完大叔讲完胡乱猜测着,“既然酒后都能吐了真言,估计孟浩然自己在没考中之后也就没有了做官的想法。他们文人墨客不都是有铮铮傲骨么?”
可是大叔听到我的回答却忍不住的嗤笑出声:“铮铮傲骨,哈哈,要是他真的有铮铮傲骨,也就不会二次托人想要为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