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0章 饼中玄机

飞越三十年 大茶碗 2690 字 2024-04-21

“八折的话,那这利润就是一成多了卖券估计得打点折。”李国宝心嗵嗵乱跳,没想到东亚也要成了发钞的银行。

“不知道会有多少人来退券。”李福兆一边说一边拿着毛巾擦手,心里却在琢磨着李一鸣这举动的意思。

“希望没那么多,”李一鸣平静地看着两人,“如果很多的话,你们猜是什么情况?”

“是人家不爱吃?”李国宝下意识地回答。

李一鸣摇摇头:“不,是送来的太多了,多得吃不下,要换钱!”

李福兆长长出了口浊气,他刚才已经隐约猜到了,李一鸣居然想用这种办法来看香江的廉政情况。

“那这情况”

“现在我不会管,但这种事,内地不能出现。”李一鸣淡淡说道,反面教材很重要。

李国宝不想管那么多,他反正也不可能做这种事,可如果能把这件事做好,东亚也多一份利益:“这事简单,我会安排,对了那这个要不要上电视做个广告?”

“不,有外亭就足够了,普通媒体,就在你们那报纸上登,别家自然会跟进报道。”

李一鸣看着两人:“你们那家报纸借着濠江案的系列报道至少可以坐二望一,正好宣传这个东西。”

“要做系列报道”李福兆一想到那濠江的案子就有些犯恶心,要命的是他还不能像往时那样不看,他得从里头看出李一鸣想做些什么事,这种智力活动可比下棋有意思。

“对啊!这报纸至少得把这个事登到电影上映。”李一鸣看着两人,“这案子可以分析挖掘的内容很多,意义也大,不光是钱的事。”

肯定不光是钱的事,叔侄俩心里都明白,只是他们猜不出李一鸣到底在这里要布几层陷阱埋多少后手,也许只能等看到那电影才能完全了然

“那,你们还有什么问题?”李一鸣问道。

“呃”叔侄俩换了个眼色。

李国宝主动开口:“那现在香江已经准备在做的那些月饼应该就做多了”

“做多了,那就只能低价销往内地了。”李一鸣笑着说道,“不然呢,丢海里?还是放冰库等明年再卖?”

(为新舵主地上的硬币加更,谢谢打赏,也感谢昨天打赏的朋友们!)

李福兆伸手又拿起一个小团子:“这上面可以印花好月圆,盒子上印几句诗,我可请人作诗题字,一鸣你看如何?”

“不用麻烦,就写那句,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李一鸣淡声说道。

“冰心?玉壶?”李福兆打量着这团子,冰皮里头包着冰淇淋,不由得哈哈笑道,“倒是挺合的,一看就知道这里头是凉的馅。而且这诗意也挺相符,”

“一鸣,别的都好,就是有点不妥,香江人又不都懂诗,到时一看,说一句我家没有洛阳的老表,不要,那就麻烦了。不如印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比较好,年年中秋都常有这诗”李国宝摇摇头,不是太同意。

李福兆嗯了一声:“你考虑得也对,不过这洛阳,也算是内地名城”

“兆叔,咱们这新品出来之后,必然会引得那些对手慌张,到时肯定什么话都有得说!”李国宝叹了口气,看向李一鸣,“中秋月饼销量极大,这是”

“你知道我说那句诗名叫什么吗?”李一鸣反问道。

“呃似乎是王昌龄的”李国宝脸微微一红,看向李福兆。

“如果我记得不错,应该是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这两句就算了,印上去太伤感。”李福兆说道。

“对,送辛渐”李一鸣看着两人,“寓意就是,慢慢就不苦了”

“可”李国宝轻轻叹了口气,看着那些个团子,“买这个的人,真过得苦的又有几个这一盒至少得两百块吧?”

“你恐怕把苦想得太简单了,不是兜里没钱才叫苦。”李一鸣瞄了眼李福兆,“你看你叔叔,这么有钱,天天不是还发愁当不上那个联交所的主席吗?”

李福兆很无语:“何必扯我,我是觉得这很好,我正想着是不是得加句英文,可这诗着实不好翻。”

“有什么好翻的,懂得自然懂,不懂的那些人难道会因为这跟往常月饼不一样就不吃吗?”李一鸣摇摇头,格律诗翻成英文才叫吃力不讨好,“也许他们更喜欢这种小资产阶级的感觉,伤春悲秋无病呻吟”

“那倒也是”李福兆笑了笑,对着团子咬了一口,微微点头,他是大资本家,不是小资产阶级。

李一鸣嘴角带着浅笑:“这些东西不只是中秋节卖,现在就可以开始卖了,另外还可以印饼券,直接让人送饼券,口号我都想好了,今年中秋不送礼,要送只送雪月饼。有了饼券的,去店里头挑款式。”

“饼券倒是个好办法,就是得防着有人造假券。”李福兆提醒道。

李一鸣笑了笑:“弄点特别的防伪措施,另外敢造的就抓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