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3章 黎曼假设的新思路

“丢番图方程沃什猜想的论文已经是过去式了。”玛丽轻描淡写的带过,“说说吧,ζ(2n+1)课题接下来的工作,你想怎么开展?”

“穆勒教授的框架设定保持不变,具体的论述证明推翻重来。”沈奇坚定的说到。

“你确定?”玛丽冷笑到。

“非常确定。”沈奇毅然决然的点点头,“玛丽,我知道你很忙,还要带本科生的导修课,批改他们的作业和试卷。如果你不介意,ζ(2n+1)课题新的论述工作由我独自完成,圣诞之前我将完成这份工作,放心,共同第一作者将有你的名字。”

“哈哈哈。”玛丽大笑,笑的肚子都疼了,貌似听到了世界上最可笑的笑话。

“狂妄,无知,不可救药。”玛丽从精美的女士钱包里夹出一张10美元的钞票,压在咖啡杯下,起身离去。

“咖啡我请。”走了几步后玛丽回头说到,“但共同第一作者只有两位,我和穆勒教授。”

“那就各显神通咯。”沈奇摊手说到。

“哼。”玛丽冷冰冰的走了,她与沈奇的合作看上去并不愉快。

沈奇在燕大期间一共发表了十篇论文,正是如此丰富的科研经历,让他成为全中国唯一一位在今年秋季入学普大数学系的研究生。

这十篇论文,沈奇全都是第一作者,或者共同第一作者。

一篇论文可以有一个以上的作者,论文名下方的作者排序,从左往右数,排在第一位置的是第一作者。

沈奇曾在自己及欧叶、孙二雄、鲁国珍的名字后面标过记号,标记号代表着共同第一作者的身份。

再后面是第二作者、第三作者……

写论文不图第一作者或者共同第一作者,那还写个鬼啊。

沈奇无法接受自己的名字排在第一作者,或者共同第一作者之后。

玛丽不待见沈奇,没辙了,沈奇只能单干。

七个千年数学难题真的很难破解。

目前只有庞加莱猜想被攻克,俄罗斯数学家佩雷尔曼在数学天才吕丘建的基础上彻底证明了庞加莱猜想。

黎曼假设提出于19世纪,跨越整个20世纪,在21世纪今天依旧金身不破。

任何一位研究数论的数学家都有欲望证明rh,这将是载入史册的丰功伟绩。

正如哥猜的证明过程那般困难,rh历经三个世纪并未被完全证明。

哥猜的1+1亦未被证明,但陈景润先生证明了1+2,这是最接近哥猜的一个结果。

一步到位完全证明rh、哥猜是不容易做到的事情,历史说明了一切。

数学家们对于rh的阶段性证明持续了几个世纪。

关于黎曼zeta函数ζ(s)的表示公式,对任意复数,若re(s)>1,则:

ζ(s)=Σn-s=n(1-p-s)-1

其中n为自然数,p为素数。

数学家们想尽了一切办法,用尽了一切手段,从欧拉经典公式到伯努利数,再到正奇数时的拉马努金公式,终于作出了重要的阶段性进展,k=3,5和k=4,6,7的特殊情况得到了当代全部数学家的认同。

现在,阶段性进展和rh完全证明之间还差一道桥梁。

这道承上启下的关键桥梁就是ζ(2n+1)的两个递推公式。

如果能证明ζ(2n+1)的两个递推公式,那么沈奇相信,穆勒教授的团队离最终证明rh已不远。

让沈奇兴奋的是,他手中的这份半成品论文,正是关于ζ(2n+1)两个递推公式的论述证明。

这份论文的框架由穆勒设定,具体论述证明由玛丽执笔。

显而易见,穆勒教授的战略方向是正确的,但玛丽的战术执行成效甚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