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7章 评奖季

陈省身数学奖由香港企业家捐资,组织方是中华数学会。

这是个大事,中华数学会的会长亲自参与候选人甄别工作。

评审专家组经过公平公正、严谨认真的两轮筛选,将一份名单递到中国数学会会长面前。

名单中有四个名字,现在进入了四选二阶段,其中的两人将获得本届陈省身数学奖。

盯着这份四选二名单,及候选人的详细资料,会长陷入了沉思,犹豫不决。

“黄维峰,复旦数学系正教授,39岁,it数学博士学位。”

“何林,中科院数学研究所研究员,36岁,燕大数学博士学位。”

“于晓磊,浙大数学系副教授,32岁,燕大数学博士学位。”

“沈奇,普林斯顿数学系研究生,21岁,本科就读于燕大数学系。”

“燕大帮真的是厉害,四个候选人中的三个都有燕大背景。”会长本科毕业于武大数学系,在水木大学读完研究生和博士。

“会长,我们评选的标准不看背景,只看水平和贡献。”专家组长说到。

“当然,我相信专家组的专业眼光和学术公正性,这个沈奇有点意思,这么年轻,才21岁。”会长仔细查阅沈奇的资料,看到沈奇的照片后恍然大悟:“原来是这小子!o和io的双料金牌第一,我记得他,o就是我们组织的,奥数国家队也是我们带队的。沈奇啊沈奇,你居然跑到普林斯顿去了。”

专家组长说到:“根据陈省身数学奖的评选规则,候选人只设年龄上限,不设下限,21岁参与评奖确实很年轻,陈省身数学奖办了十几届,历史上最年轻的获奖者获奖之时也才28岁。但是,沈奇在最近两年表现突出,他于不久前在《美国数学会杂志》上发表一篇论文,证明了沃什猜想,这是他最强有力的竞争武器。”

“并且,在燕大读本科的两年之内,沈奇不可思议的连发十篇数学论文,大多是sci和国家核心期刊论文,他在数论、数学物理、积分方程、发散级数等多个领域取得了一定成绩,作出了有用的贡献。”专家组长作出了客观的评价,他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全部就读于大连理工,跟燕大学派、复旦学派皆没有任何关系。

会长将四位候选人的详细资料全部认真审核了一遍,然后作出指示:“那么,各位专家,开始不记名投票吧,一人最多选出三位候选人,在候选人的名字上画勾。票数最多的两位候选人,将获得本届陈省身数学奖。”

开完研讨会,沈奇跟一些学者专家互换了名片。

其中来自华盛顿的一位先生跟沈奇聊了很久,他不属于常春藤八所大学中的任何一所。

“所以你具备参选福特奖的资格,恭喜你,沈先生!”白人中年男子说到。

菲尔兹奖、沃尔夫奖、阿贝尔奖、拉马努金奖、克劳福特奖、费马奖、柯尔奖、麦克阿瑟天才奖……沈奇听说过不少数学奖项,唯独没听过福特奖。

如果不是这位先生名片上写着“美国数学协会”,沈奇是不会跟他聊这么久的。

但不管如何,能多拿一个奖算一个,沈奇礼貌客气的询问:“请问兰道尔先生,参选福特奖的资格,具体是什么呢?”

“发表高水平数学论文,而你,做到了。”兰道尔先生说到。

“好的,我知道了,谢谢兰道尔先生。”沈奇跟兰道尔握手。

兰道尔补充说明:“参选费用为两万美金,如果最终遗憾的没能获奖,我们将全额退还你两万美金。”

“还需要先交钱?”沈奇莫名惊诧,你们美国数学协会这手法,跟一些诈骗机构如出一辙啊。

兰道尔理所当然的说到:“竞选美国总统也得先花钱,选不上还不给退钱呢。”

“好的,我明白了,再见。”沈奇告辞离去。

兰道尔做了个打电话的手势,喊到:“给我电话!”

回到普林斯顿,沈奇在网上查了查,美国数学协会位于华盛顿,这个机构肯定是个正规机构,他们设置了不少奖项,从美国中学生数学竞赛到国际性的数学奖项都有。

福特奖设立于1964年,为纪念美国数学会前主席福特先生而设,每年颁发若干名,是个国际性的正规数学奖项。

只是先交钱再评选福特奖,让沈奇觉得不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