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有时候非专业人士的意见,反而给专业人士带来灵感。
“相见恨晚。”
沈奇和黄维峰聊了会儿,便并肩前往会场。
大礼堂高朋满座,两岸三地的数学专家汇集于此。
中华数学会会长首先总结了近两年中国数学的发展趋势,以及取得的巨大成绩。
随后开始颁奖。
两位获奖者每人可得到荣誉证书一本,及10万rb的奖金。
“第一位获奖者是,复旦数学系黄维峰教授!他在应用数学领域作出了杰出的贡献,特颁发陈省身数学奖,有请黄维峰教授上台。”
黄维峰昂首挺胸上台领取了证书,他在获奖感言中说到:“其实吧,研究数学的人挺辛苦,我的房贷现在还没还完……”
黄教授的一番话,引发了台下众多数学工作者的共鸣。
只有沈奇知道,黄教授在魔都有好几套房子,资产几千万。这是在刚才的私密聊天中,黄教授无意间透露的。
黄教授引用资本市场及房地产运作的实际案例,三言两语之间向沈奇生动阐述了曼昆的经济学原理。
人穷志短黄教授,资本市场操盘手,静安黄浦和长宁,滚动发展不用愁。
“……但我觉得,数学是我们最大的财富,我将继续努力寻求突破,谢谢!”
黄维峰发表获奖感言完毕,鞠躬致谢,台下掌声轰鸣。
“谢谢,谢谢黄维峰教授接地气的获奖感言,下面有请陈省身数学奖历史上最年轻的获奖者上台,他是沈奇!”
“咳咳。”
沈奇若无其事的清咳了两声。
学术界也讲究个尊长辈分,年长的黄维峰发表完学术观点后,轮到沈奇了。
“沈奇,作为有史以来最年轻的获奖者,被誉为数学天才,你如何评价自己?”记者们的注意力转移到了沈奇身上。
“曾经,我只是个普通人。”沈奇谦虚的说到,“现在,我同样普通,只不过是一个喜欢数学的普通人。”
咔咔咔,普通人,记者疯狂拍照。
黄教授堂堂it数学博士,国家点名招揽回来的精英人才,复旦数学系正教授,他的风格是明人不装暗逼。
沈奇,普通人,21岁获得陈省身数学奖,他的风格是装b于无形。
不怕装b飞上天,就怕你不爱表演。
记者们乐于采访装b达人,有爆点,有噱头,利于后期的新闻传播及流量运营。
“可是沈奇,外界普遍认为你并不普通,你年仅21岁就获得中国数学最高荣誉,用两年时间发表了其他学者十年才能完成的论文量,有媒体评论你的人生开了挂,你如何看待这一点?”记者又问。
沈奇摇摇头:“无可奉告。”
记者继续提问:“开挂只是个比喻,那我们换种说法,沃什猜想自从提出以来,37年未被攻克,而你完成了这一瞩目成就,沈奇,你是怎么做到的?”
“沃什猜想是丢番图方程系列猜想中的一个,这涉及到国家及国际相关研究机构的保密程序,恕我无法透露。”沈奇严肃认真的说到,转而用稍微舒缓的语气说:“我只能说,一旦系列猜想被完全破解,整个数学界的游戏规则将重新制定。”
沈奇的整个数学界,包含黄教授的期权界及应用数学界,这就很高端了,值得期待。
沈奇成为了记者们眼中新的学术明星,采访气氛达到高chao。
自从百家讲坛及类似的科普节目流行起来后,“学术明星”成为了一种新概念。
当代的学术明星不仅须具备深厚扎实的学术功底,也得善于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