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态物质世界层次的一部分,人类通过肉眼可以直接观察到,而其中许多结构细节必须借助各种显微术来观察,这自然而然的涉及到相关实验。
沈奇手头没有物理实验的资源,他们数学系最贵重的实验仪器就是高性能计算机,用以验证数据量庞大的数学推测。
有困难,找师傅。
沈奇踱步去往普林斯顿高等研究所,他准备拜访爱德华-威腾。
普林斯顿高等研究所就在普林斯顿大学隔壁,来到普林斯顿两三年了,沈奇在高等研究所大楼门口的铜像前徘徊过多次,但没有进去过一次。
这尊铜像是爱因斯坦的半身像,基座上刻着爱因斯坦的名言:“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沈奇盯着爱因斯坦,愣愣发呆自言自语:“我有知识,我不乏想象力,但我没有实验设备,爱因斯坦教授,请你告诉我,你当年是怎样脑补出相对论的?”
“很简单。”忽然身后传来一个熟悉的声音。
沈奇回头一瞅:“爱德华,这么巧,我正准备进去找你。”
来人正是爱德华-威腾,他说到:“物理学家的无上考验在于达到那些普适性的基本规律,再从它演绎出整个宇宙。”
沈奇看了看爱因斯坦的铜像,对爱德华-威腾笑道:“你说的这是爱因斯坦版的还原论,将复杂还原为简单,再由简单重建复杂。”
“所以奇,你明白了吗?”威腾问到。
“嗯,明白了。”沈奇点点头,又问:“爱德华,高等研究所里有凝聚态物理的实验设备吗?”
“看来你并没有彻底明白,如何演绎出整个宇宙。”威腾招手,示意沈奇跟他进入高等研究所大楼。
威腾教授具备由简单重建复杂的能力,他演绎出了宇宙,问题是没人给他点赞,因为别人无法理解威腾的宇宙。
沈奇倒是理解了一部分威腾所设定的宇宙,他怀着敬畏心情,首次迈入普林斯顿高等研究所的大楼内部。
《数论史》并不是单纯的史书,虽然它里面包含了一些数学史事。
节选其中一部分,沈奇书写如下:
“数论这门学科起源于希腊,大数学家丢番图引入的不定方程使它成为一门系统的理论。”
“印度人和阿拉伯人苦苦维系丢番图的方程体系,使数论不至于埋没在历史的尘埃中。”
“希腊、印度、阿拉伯的职业数学家在数论方面作了大量努力,而真正对数论作出广泛贡献并赋予这门学科巨大推动力的人,是法国的一位业余数学家—费马。”
“费马出身于富裕的商人家庭,他的职业是律师,并对政治非常热衷,一度是图卢兹议会的顾问。”
“虽然数学只不过是费马的业余爱好,并且他只能利用少量的闲暇时间来研究数学,但他对数论和微积分作出了最顶级的贡献。”
“费马是坐标几何的两个发明者之一,他同帕斯卡一起开创了概率论的研究,这个研究起源于一次赌钱,费马输了个精光。”
“费马一生之中提出了几百个猜想,但他只对其中一个作出了证明,而且这个证明也只是概述大意,概述了一半便戛然而止。”
“相比于业余爱好者费马,德国职业数学家黎曼将其毕生精力投入到数学中。”
“黎曼的身体不好,性格多疑。”
“33岁的时候,黎曼提出了著名的黎曼猜想,他于36岁结婚,40岁因病去世。”
“笔者及学术伙伴证明了黎曼猜想,并梳理出黎曼zeta函数素数分布理论体系,如下:
-reζ’ζ(s)=σ-1is-1i2-∑pσ-βis-pi2+o(1λ(s)+log(isi+2))
……
{p1,1-p1,p2,1-p2,……,pk,1-pk,……pn,1-pn}
……
x=βk,γ=γk,x2-x-γ2+γk2+βk-βk2=0,γk(1-2β)+γ(2x-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