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底,除夕。
盘院士、鲁国珍、吴主任纷纷给沈奇来电,恭贺新春。
鲁国珍报的是喜,他负责的霍奇猜想数学分析版块取得了重大进展,他的团队腊月二十五放假,初八上班。
吴主任报的是忧,他说他负责的拓扑学版块遇到重大障碍难以攻克,他的团队除夕这天还在加班,初四上班。
盘院士不报喜不报忧,他就是抱怨沈奇送给他的礼物太深奥,他和他的团队研究了近两个月,初步结论是:看不懂!
学术研究的道路上必然会遇到困难,有困难就解决困难,沈奇安顿好普林斯顿的一切,于中国的正月十四这天返回南港市,在家里吃了顿元宵,过完元宵节便前往首都。
第一站,燕大。
沈奇听取了鲁国珍团队关于《霍奇猜想数学分析方法》的专题汇报,这场汇报持续了整整三天,燕大数院的院长、数院四大院士全程出席报告会。
这个由沈奇牵头的973项目受到燕大校方院方高度重视,搞数学的人都明白霍奇猜想的重要地位。
特别是物理学家们提出霍奇猜想和量子纠缠之间发生了亲密的跨界交叉关系之后,使得这个数学千禧难题的学术地位持续上升。
霍奇猜想原本就位于8848米的珠峰上,地位之高一览众山小,海拔再上升便要突破天际了。
沈奇认可鲁国珍团队的初步研究成果,也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意见,希望燕大团队再接再厉早日取得最终成果,和他的普林斯顿团队顺利会师。
第二站,晨兴数学中心。
沈奇听取了吴主任团队关于《霍奇猜想拓扑学方法》的专题汇报,这场汇报进行了半天,吴主任他们的初步研究成果只够汇报半天。
沈奇作总结和指示:“成果是喜人的,问题也是存在的,吴主任,我心中有数了,这样吧,咱们团队放假两天,算上周末有四天的休息时间……不好意思休息?别这样各位兄弟,我知道你们除夕都在加班攻克难题,你们真的需要休息,放空自我。下周一,我将和你们一起解决问题,而接下来四天,我要求你们彻底放松。”
这学期是周雨安读博的第四学期,他很想在这学期获得phd。
获得普林斯顿的phd意味着学业有成,之后就可以出去装b了。
然而周雨安呕心沥血酝酿三个学期的博士论文,在本学期的开端被他的导师费加利给否定了。
沈奇问到:“你的博士论文开题之时,没有征询费加利教授的意见?”
“当然请示过他,他赞同我的课题设计,只不过到了后面,写着写着,我写跑偏了……”周雨安懊恼不已。
“那就没办法了,这是你自己的问题,不能埋怨导师。”沈奇明白了,周雨安的博士论文开篇惊艳,但写到后面写扑街了。
“好烦啊,我的博士论文可能要大改,这需要额外花费我一两年的时间,甚至更久。”周雨安捶胸顿足,神开局烂结尾,这是每一位论文作者都不愿遭遇的悲剧。
“你这种情况常有发生,早切早安心,早开新课题早点毕业。”沈奇提出客观中肯的建议。
“你要不要这么残酷?”周雨安无语了。
“这不是残酷,是现实。”沈奇反驳到。
“我来找你倾述,你却无情的打击我,这就是兄弟?”周雨安倍受打击。
沈奇说到:“真正的兄弟才会劝你早点切掉烂尾论文,周雨安,你的论文拿来给我看看,我帮你诊断一下,看该怎么切,全切还是部分切。”
周雨安掏出一个u盘,插在沈奇的电脑机箱上,他的博士论文在u盘里。
“论文随身携带,你这家伙有备而来。”沈奇操作鼠标,快速审阅周雨安的论文。
“微分几何+偏微分方程,大气磅礴的开篇,引人注目,令人神往。”沈奇对这篇论文的引言部分大加赞赏。
“邱成桐先生凭借这门手艺获得菲奖,跟我一届获奖的布伦德也是这个领域的高手,你的导师费加利下届菲奖很有希望。”沈奇快速往下翻,一页论文最多停留1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