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新闻在南港理工大学迅速传开。
“菲奖大佬沈奇坐镇物院,解答学生疑惑!”
“菲奖大佬咋去物院了?”
“沈奇是咱们物院的特聘教授。”
“他还懂物理呢?”
“人家可是在prl和《科学》上发表过物理论文的大佬!”
“牛,双xiu大佬,走走走,去拜拜大佬!”
物院学生奔走相告,沈奇答疑的首日,自习室爆满。
因为来求教的学生太多,时院士专门安排了一位助教辅助沈奇。
助教收集学生们的问题,进行了排序,提问频率最高、最难理解的问题排在前面进行解答。
学生的热情高涨,短短一小时之内他们提出了几百个问题,经过助教梳理之后,分类为十大共性问题和两个特殊问题,几乎涵盖经典力学、量子力学、电动力学、光学、热学、数学物理方法等本科物理专业的全部核心课程。
“好的,请大家静一静,接下来我将逐一解答大家的困惑。”沈奇发现不是大学生们不爱学习不善思考,他们都是好学生,有一颗积极求学的心,缺少的是一种全员参与的学术氛围。
“排名第一的问题是薛定谔方程的解,ok,那我们就先从薛定谔方程讲起。”
这节《量子力学》课,老师讲到了超导的量子力学理论,他一个劲儿的讲课,语速飞快。
有学生一脸懵逼,也有学生听懂了或者部分听懂。
勤学好问的学生当堂提问,老师,为什么陷俘磁通量必定总是2π?q的整数倍?老师,你能不能再给我们解释下经典情况下的薛定谔方程?
老师立即解答,但他的解答并未完全消除学生的疑问。
有学生不懂装懂,也有学生打破砂锅问到底。
“其实教材上都写了,课后你们可以深入研究这个问题,时间有限,让我们进入下面的教学。”物理老师看上去赶时间,任何问题他只解答一遍,不会有第二遍。
下课铃声响起,物理老师交出闪现,瞬间不见踪影。
老实的学生留在教室上自习,消化重要知识点。
贪玩的学生吐槽一句“这课上了等于白上”,遂三三两两离开教室,找乐子去了。
接下来几天沈奇听了几节物理专业课,在校园各个角落巡视了一番,并去周边几所高校微服私访,总结出了几条主要问题反馈给时院士:
1、老师授课严谨认真,但学生到课率较低,特别是《数学物理方法》,到课率仅为173,究其原因是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较少,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如果照本宣科,久而久之会让学生失去学习积极性。
2、学生遇到不懂的问题,不知道该去问谁,老师在课后与学生基本不来往。
3、我院订阅了prl、pt等国际知名的物理期刊,但本科生接触不到这些,仅有研究生、博士生有机会阅览。
4、我暗访了几位物院大四学生,他们说自己的毕业论文设计非常水,水就水吧,反正导师说只要按标准格式写完毕业论文,就肯定让他们毕业。这让我感到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