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会议安排,第一个做报告的就是舒尔茨,报告标题是《一种特殊情况的霍奇猜想证明》。
沈奇、于磊、拉尔夫并排坐一起,全神贯注聆听舒尔茨的报告,知己知彼,最新情报很重要。
“……所以,我们证明了β类非奇异射影代数簇上的每一个调和微分形式,都是代数闭链的上同调类的一个有理组合。接下来我们要做的是,证明通用情况下的霍奇猜想,这项工作已经开始,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谢谢,我的报告完毕。”舒尔茨的汇报时间不长,十几分钟,报告文件同样是摘要版。
台下掌声雷鸣,也有人问到:“嘿,舒尔茨教授,我们什么时候能见到你的全部研究成果?”
舒尔茨回答到:“我相信这一天很快就会来到,而现在,我们必须保密。”
大家再次鼓掌,理解,全都理解,保密嘛。
舒尔茨满世界造势的同时却又小心谨慎,因为他知道,世界上不止一支团队在攻克霍奇猜想,尚未彻底完成的论文公开发表,被人家窃取了找谁说理去?
一字不改的学术剽窃倒不用担心,任何一位稍有名气的数学家都不会做这种遗臭万年的事情。
但聪明的数学家懂得借鉴别人的学术创意并加以改编,这种情况无法指责,只能自己做好保密工作。
“舒尔茨这次的报告,跟他上次在慕尼黑的报告相比,并没有新意。”于磊小声说到。
“他在摘要版中定义了β类非奇异射影代数簇,却看不到详细的证明过程,不知是他根本就没有证明只是猜测,还是不愿公开?”拉尔夫说到。
“作为竞争对手,我们应该认为舒尔茨已经证明了特殊情况下的霍奇猜想,而不是质疑他。”沈奇说到。
这时大会主持人说到:“下面有请沈奇教授做《霍奇猜想代数几何方法》的报告!”
沈奇整理一下西服和衬衣的领子,这便上台,全场爆发更加热烈的掌声。
“是的,如大家所见,我又换专业了,这次是代数几何。”沈奇的开场白引发了一阵笑声,他经常换专业,从数论到泛函,再到凝聚态物理和地球固体物理,转了一圈回到数学,这次他的目标是最难的千禧难题霍奇猜想。
普林斯顿通常把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丢进“河”里,让他们自己游,游到对岸就能毕业。
漫无目的在河里游当然不行,博士研究生写博士论文之前,最重要的事情是找一位资历与实力兼备的教授支持自己的课题。
数学系的教授对博士研究生们都相当了解,如果他们认为某个学生没有能力完成所选课题,会毫不犹豫的让学生换个新课题。
普大的博士研究生只要获得教授的支持,通常情况下两三年内就可拿到phd,而在哈佛则需要四五年甚至更久。
欧叶按常规套路完成了她的博士论文,她在两年内获得了phd,全球范围内首证耶斯曼诺维奇猜想。
周雨安跟欧叶同一天成为普林斯顿数学系的博士研究生,他在开题时得到了导师费加利的强烈支持,然而中后期写崩了,目前正在大修他的博士论文。
于磊、拉尔夫两人晚周雨安一年成为博士研究生,他俩的博士论文进度已经赶上甚至超越了周雨安。
“兵强强一个,将强强一窝。”周雨安承认,于磊跟着沈奇是正确的选择。
“小雨哥,我读博这一年过的很充实,也很痛苦,这种感觉你体会不到。”刚刚过去的一个月,于磊夜以继日笔耕不辍,终于完成了沈奇交给他的学术任务。
“所以你们的霍奇猜想搞定了?”周雨安问到。
“在小奇哥的指导下,我和拉尔夫负责的部分彻底搞定了,现在要等燕大和晨兴数学中心的消息。”于磊长吁一口气,跟着沈奇能学到很多东西,但也十分辛苦,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汗水没有白流。
“这么说来,你和拉尔夫马上就能参加博士答辩?”周雨安问到。
于磊点点头:“是的,小奇哥帮我们报到系里了,我们从加州回来之后,就参加博士答辩。”
“你俩也太快了吧,读博一年就答辩!导师牛逼,真的可以为所欲为。”周雨安擦了把汗,他的导师显然不如沈奇牛逼:“对了,你们去加州干嘛?”
于磊说到:“在加州理工学院有个代数几何领域的学术大会,小奇哥带我和拉尔夫去学习学习,机会难得,全世界最顶尖的代数几何大师都会去到那里。”
“于磊,拿着扳手,你可以走了。”周雨安递给于磊一把扳手,他俩都住博士研究生宿舍楼,于磊来找他借扳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