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0章 综合性成果报告

沈奇和杨定天也有动力,二人鏖战数周,师傅带着徒弟完成了973项目,并在prl上报道了这个项目的第二篇文章《非晶物理结构性研究》。

前前后后几年时间,沈奇在凝聚态物理方面共报道了四篇文章,全部发表在prl上。

《基于球面同伦群的缺陷拓扑学研究》、《论复杂性》这两篇文章属于纯理性的研究,由沈奇在普林斯顿工作期间完成并报道。

《一类化合物的无序-有序相变规则及基本方程》、《非晶物理结构性研究》这两篇文章以理论研究为主,带点应用研究分析的元素,由沈奇和他的博士研究生杨定天共同推进并报道。

在凝聚态物理方面,沈奇不求文章数量,只做精品。

四篇文章代表着四项研究成果,它们各自独立又有所关联。

沈奇将四篇文章的精华部分整合在一起,梳理之后形成了一篇新的综述性文章。

在沈奇看来,1+1+1+1是大于4的,这不是简单的复制粘贴。

9月,中国物理学家大会在京召开,海内外著名的华人物理学家汇集于此。

历史上共有六位华人物理学家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今天来了两位,崔教授和朱主席。

崔教授是研究电子材料基本性质的顶级专家,他的研究领域属于凝聚态物理,目前是中科院外籍院士,普林斯顿物理系教授。

朱主席就职国际能源组织的副主席之前,当过美国某部门的部长,再之前任斯坦福教授,在教授的岗位上获得诺奖,从事的研究领域是量子物理。

深居简出的崔教授露面一次不容易,朱主席则经常回国内,朱老爷子热衷和年轻人交流,常在国内各大高校开讲座。

崔教授是凝聚态物理的大师,朱主席是搞量子物理研究的,对于物质的微观认知亦属于大师级。

两位华人诺奖得主的到来,使得这次中国物理学家大会具备了一定的国际性。

沈奇走上演讲台,开始发表他这几年来关于凝聚态物理研究的综合性成果报告。

沈奇和杨定天利用超声波振动配合温度,使pd425ni75cu30p20非晶合金样品中部分区域发生晶化。

随着温度的降低、压力的增加,过冷液体的黏度急剧提升,从而使得动力学行为变的异常缓慢。

高分辨电镜清楚显示了非晶合金的晶化区域和未晶化区域,沈奇在三维模型中引入拓扑学概念,定量给出了局域五次对称性的描述。

“你看,局域五次对称性越高的区域,其结构就越倾向二十面体结构,反之则倾向于晶体结构,你明白了吧?”沈奇问杨定天。

沈奇这是手把手的教杨定天心经秘法,杨定天受益匪浅:“明白了。”

沈奇又问:“不迷茫了吧?”

“这是我这辈子最清醒的时刻。”

“那你继续干活吧,完善我们刚才得到的初步研究结论,出一版正式报道。”沈奇让杨定天再补充一些模拟数据和实验数据,尽快出一篇文章,报道他们的研究成果。

离开实验室,沈奇听取了数学室马超凡的学术报告。

马超凡毕业于美国布朗大学,之前在水木大学工作,去年跳槽来到沈奇这里。

马超凡的代数几何课题和萧俊龙的数学物理课题同时立项,萧俊龙几个月前已经发表了研究成果,项目完结。

萧俊龙出成果的速度非常快,质量也有保证,马超凡用一年时间完成一个重点数学课题,属于正常速度。

沈奇听完看完马超凡的论文后说到:“超凡,你这论文整体上ok,有点小问题需要修正。”

马超凡的课题是《一类特殊超曲面的研究》,他虚心请教:“请沈主任批评指正。”

“你通过直接计算得到的rii曲率不是绝对精确的,代数几何领域的高手稍加推敲,就能推翻你的结论。第20页到28页,全部删了,重新计算。”沈奇心说这位海龟勤奋是勤奋,但在学术感知力和逻辑严密性上,比不过土鳖萧俊龙。

马超凡有些泄气,却也接受了沈奇的建议:“我改。”

这时萧俊龙进入沈奇的办公室,意气风发笑呵呵:“哟,老马也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