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4章 你不可能做到让每一个人满意

究其原因,无他,就两字:私心。

人都有私心,谁不想更早的出人头地?能够合法合理的多挣几个钱,为啥不挣?

不患寡而患不均?如果这么操作,faster项目组会更加危险。

驾驭人心或许比玩转科学更难。

总而言之沈奇今天的心情糟糕,这可能是中心处在大发展时期的阵痛。

“大佬,你们教教我,如何成为一个优秀的管理者?”沈奇来到书柜前,取出《曾国藩家书》、《太祖语录》等文献,研读起来。

系统在其他九个科目中均给出了当代的参考模板,唯独政治,给的全是历史上的参考模板,可能系统也害怕被和谐。

在系统的设定中,曾国藩是政治领域的14级参考模板,是大佬级的人物。

大佬穿越时空告诉沈奇,小伙子,你不可能做到让每一个人满意,如果你真这么做,那你就是傻的啵。

这属于神交,沈奇自己琢磨出来的。

沈奇决定维持faster项目组多劳多得、看贡献度、署名轮着上的现有制度,是的,我不可能让每一个人满意,自己的心魔需要他们自己去化解。

这时主任秘书送来一堆文件,以及一份快递信封。

沈奇瞅了瞅,那位文青粉丝又来信了。

拆开信封,沈奇看到的是一张粉色的贺卡,甜蜜的图案。

莫莫在贺卡上写到,沈奇……开头是沈奇,这次直接点名道姓了。

“沈奇,我不知道你是否能收到我的信。

单纯的只是想给你写信。

亲手写下的文字,在纸卷上摩挲痕迹,不像电子符号那般冰冷。

我早已过了暗恋的年龄。

对于生活,我是乐观主义者。

对于爱情,我是悲观主义者。

对于你……

生日快乐。”

--

沈奇的心头有那么一阵触动,明天是他29岁生日。

现在沈奇有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把握可以肯定,莫莫是位女性。

如果莫莫是个男的,那这个事件性质就有些恶劣了,一位男人给沈奇接二连三的写这种温情内容,寄粉色甜蜜贺卡,其性质属于恐吓信。

迄今为止,人类社会新技术的发展主要是基于各种晶体材料(金属、半导体等)的应用,晶体材料的性质可以通过改变它们的微观缺陷结构或微观化学结构来调控,但这对于当前的非晶材料而言是难以实现的。

所以纳米结构的非晶材料意义重大,它在理论上可以通过引入大量的非晶非晶界面,来改变非晶材料的微观缺陷结构或微观化学结构,实现对其性能的调控。

沈奇眼前的样品是在不同压力下制备的scfeng样品。

由于电镜的观察区域非常局限,更有说服力的证据来自同步辐射x射散射实验结果。

沈奇凝神研究实验结果:“三种不同压力下固结的ng(纳米结构非晶材料)的sa曲线(x射线小角散射)的数据很漂亮嘛。”

实验结果显示,幂律组分是由于ng样品内部无规则的电子密度波动及表面粗糙度而引起的,但叠加其上的驼峰符合ng具有两个不同密度区域组分的结构模型,pas(正电子湮灭谱)的测试结果同样符合这个结构模型。

“到这一步,可以先整理论文了,pas对ng中的自由体积研究,咱们下一阶段搞定。”沈奇做出指示,随后了解到faster项目组11位成员在这个具体项目中,各自做的贡献。

贡献最大的肯定是沈奇,这是11位成员达成的一致意见。

沈奇问心有愧,就这个scfeng的项目,他其实没投入多少精力,去年一整年他的主要精力放在了n-s方程、陪产练娃等业务上。

但群众的意志不可违背,大家都说沈奇居功至伟,那咋办,只能尊重民意。

scfeng项目的实验数据非常丰富,这篇论文虽未开始起草,但基本上已经算是写完一半了。

faster项目前面已报道的几个成果,大家皆尝到了甜头。

这个项目俨然成为了聚宝盆,或者说是孵化器。

做实验-产出论文-申请专利-继续做下一个新实验,如此循环,非常良性,喜闻乐见。

在这种良好的大环境下,faster项目组成员当然人人都想在论文上署名。

国际上的权威期刊,论文标题下的作者署名坑位一般最多只有六个。

算上沈奇,faster项目组有12人,如何分配论文署名坑位比较合适?

沈奇的原则是一看贡献,二是轮着上。

即将起草的scfeng论文,沈奇众望所归的占据了一个署名坑位。

汤元是副组长,劳苦功高,为沈奇分担学术压力最多的人就是他了。

并且汤元已在凝聚态物理圈子里打出了一点名气,沈奇将第二个坑位给了汤元,指定汤元为通信作者。

过段时间论文定稿了,汤元的名字后面会添加一个特殊记号,并在论文中留下他的个人工作邮箱。

杨定天是沈奇任命的项目组首席实验员,他已博士毕业,他有个坑位。

剩下三个坑位给了其他三位研究员,还剩六位研究员这次署不上名,他们的名字将出现在论文“致谢”版块,证明他们参与了此项目。

scfeng之后的新项目,暂定为“pas对ng中的自由体积研究”。

在新项目中,致谢名单中的名字将会轮换。

当然了,出工不出力的人,永远上不了论文署名作者名单。

faster项目组不存在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真有这种人,早就被沈奇轰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