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2章 知识的传播

150美元一本书,沈奇按30分成,卖掉一本他赚45美元。

美国大学多,但数学系的学生绝对不多。

一部《数论史》一年能卖一两万册,就相当于通俗小说中的《哈利波特》了。

如果一位作者不缺钱,实现了财务自由,他当然希望自己的作品能更加广泛的传播。

沈奇罗列一组数据,说到:“考虑到美国去年的gdp实现了正增长,增幅达到09,同时考虑美国学生的消费能力,我建议,第二版《数学史》的定价,在第一版的基础上提升1左右为宜。”

珍妮弗小姐望天摊手,显的无语。

见过牛逼的作者,但从没见过这么牛逼的。

送钱他都不要,也只有这位沈教授了。

但没办法呀,人类历史上只有一个人同时拥有菲尔兹奖和诺贝尔奖。

这个男人就在珍妮弗小姐面前,他充分考虑美国的经济增长和美国民生之后,希望以1的提价出版自己的学术作品,在美国进行销售。

“沈教授,我需要请示美国总部之后,才能给你答复哦。”珍妮弗小姐说到。

沈奇点点头:“可以,请尽快。”

“总部的回复需要一定时间,在这段等待的时间里,不如一起吃顿饭吧?”珍妮弗小姐露出一个漂亮的笑容,在交朋友方面,美国女人是很主动的。

沈奇上次接受第一党校校长的培训时,校长告诫诸位学员,一定要警惕科研间谍,特别是那种婀娜多姿的女特务。职位越高、掌握越多国家机密的人,越是需要处处小心,千万不要犯错误啊同志们。

金钱是很难诱惑沈奇的,那么美女呢?

沈奇笑了笑说到:“中国人的老话是,买卖不成仁义在,走吧珍妮弗,这顿饭我请你。”

在高校和科研院所,做到教授级别,写一本书在国内出版不算太难。

在国外出版学术性专著,特别是教材,尤其是美国高校的教材、基础学科的教材,这对中国学者来说太难了。

大凡有点科技含量的中国产品进入美国市场,都会遇到诸多阻碍。

美国人就喜欢从中国进口衬衣之类的廉价商品,中国出口美国8亿件衬衣=美国出口中国一架波音飞机。这就是所谓的“8亿件衬衣换一架波音”的由来。

沈奇在美国读书工作时,去美国教授家里作客,看到美国教授的衣橱里挂满了衬衣,好几排,各种颜色,各种款式。

美国人买衬衣不存在所谓的精挑细选,因为衬衣太便宜了,一美元乃至几十美分一件,美国人都是一打打的买衬衣,穿几次就丢掉,再买新的。

现在形势变了,中国自己造出了大型民用飞机,而且中国的人力成本上升,大量“ade--cha”的商品变成了越南制造或者印尼制造。

沈奇离开美国的时候,美国人再也不提什么“8亿件衬衣换一架波音”了。

中国衬衣可以占领美国市场,但是中国的高科技产品极难占领美国市场。

即便难于登天,还是有不少中国高科技企业宁可亏本也要进军美国市场。

因为大家都知道,占领了美国,做生意才有点乐趣。

美国不允许任何国家威胁他们的核心产业,即能源、汽车、ict。

而文化知识类的商品,大学里的教科书,中国人写的书拿去教育美国学生,这真的是难于登天。

沈奇做到了,美国出版社的美女经理从华盛顿专程飞往中国首都,恳求沈奇继续跟他们合作。

其实沈奇的选择有不少,第二版《数论史》并不是一定要给斯普林格美国分公司做出版。

“150美元以上的定价太高了吧,便宜点行不行?”沈奇对珍妮弗说到。

“沈教授,你的要求太有创意了吧?”珍妮弗以为自己听错了。

“《数论史》第一版在美国卖八十几美元,很多有工作收入的读者都舍不得买了。第二版卖150美元以上,美国学生哪买的起?”沈奇还算比较了解美国的出版行业,美国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可以说是全世界最严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