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的诗人是一个“光辉”的职业,不差于今天的网红,他们通过一首首代表作撩动那个压抑封闭时代的敏感神经,他们有一批崇尚自由的教众,他们就是见不到的精神领袖,现在的人们似乎再难以享受这样只言片语的素描,更推崇转瞬即逝的光电刺激。诗变得古老而又远去了。
卡夫卡说过:“我们需要的书,应该是一把能击破我们心中冰海的利斧。”那么,这把“利斧”到哪里去寻找呢?当诗意离我们越来越远,当人们都在物欲之中失去了自己的精神和灵魂,当生命的毛茸茸的质感被僵硬的物质、技术和理性打磨得过于平滑的时候,我们必须重新找到生命的诗性,看到诗意的光芒!而生命的诗性和诗意,就是卡夫卡所说的“利斧”。
李晨风加入了学校的最小的社团蓓蕾文学社,这里是一群热爱文字的人,小小的空间。李晨风没有想到刘佳琪也热爱诗歌散文,她的到来让这个社团充满了活力。
社长是一个戴眼镜的,他的衬衫永远的是那么白,他叫李行。说起话来,温文尔雅,可惜他生错了时代,大学四年一个女朋友没有交到。这是李晨风心里想的,崇拜李行的人还是挺多的。至于单身四年的原因只有他自己知道。
每周一次的诗歌交流,是李晨风最喜欢的,每个人自愿朗读。在学校里的小树林的一个亭子里,各式各样的风格,每次都让李晨风乐的不行。诗里有痛就会流血,刮风就要下雨,但李晨风很尊重每一个人的作品,他都会用热烈的掌声回应。
“李晨风你参加我们蓓蕾文学社也有几个月了,也向我们展示下自己的作品。”李行社长说。
“社长我还在学习阶段。”
“大家都听过你的夜的钢琴曲5随想,写的真是不错。”
李晨风偷偷的看着边上的刘佳琪,刘佳琪开始摇头,后面又点头。李晨风也就明白了,是刘佳琪让文学社的人看过了自己的作品,也算不上,只算一个感想。
李晨风尴尬的笑笑。
“向各位学长学习,我就不推辞了。每个星期搞这个聚会,就是为了大家交流学习。我就用那个假山的小树做一首诗吧!”
李行社长欣赏的点点头,其他各位都感到很惊讶,现场作诗以为自己是谁呀?刘佳琪的目光是肯定的,她知道李晨风有这方面的才华。
李行示意大家安静,给李晨风一个思考的时间。在这小树林里,微风轻轻的吹过。李晨风望了几眼假山上的小树,在风中摇曳。片刻后,李晨风转过身来面对着大家,深情的称述自己刚创作的诗。
妥协
我本属于山间的一棵小树
在风中摇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