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青竹和冯饮泉到玉山已是三日之后。
苏绝音夫妇见女儿苏青竹将婴儿抱回来,心中不爽,本欲差人将这婴儿送出山去,但终究爱女心切,在苏青竹的再三坚持下也只好作罢。
苏青竹因是在李家寨捡的这孩儿,又思虑自己是环真剑派的弟子,便给他取名李真,留在身边抚养。又过了些时日,苏绝音夫妇将苏青竹许配给了冯饮泉,择了个吉日良辰热热闹闹的将女儿嫁了,这些都不消繁记。
倏忽十载已过。
正是春夏之交,玉山上青青碧草,处处生机,溪涧环绕多曲折,峰峦重叠自峥嵘。斑竹劲松红花绿柳,白鹤小雀麋鹿老猿。高崖深壑,红雾缭绕,秀岭飘香,曲径通幽,正是个好山好水的妩媚之地。
苏绝音放下画笔,眼前这幅《玉山霄汉图》终于完成,他潜心在玉山仙芝崖上修龄斋中闭关作画已有数月,今日方克大成。他在江湖上素有‘剑舞丹青’的名头,‘剑舞’二字自然是指他剑法神通,‘丹青’二字则正是赞他画工高超、丹青妙笔了。
苏绝音双手反握于背后走到崖边,看到眼前巍巍胜景,听得耳边啸啸风声,一身青袍在风中沓沓作响,想起大半生以来的江湖往事,不由得心中五味杂陈,长叹一声后仍回到修龄斋中,提起笔来在那幅刚完成的《玉山霄汉图》上题了词一首:
南乡子
澄岚抹新妆,流萤争笑共花芳,碎烟佳树绕缠绵,风扬,横崖老叟望鹤乡。
少年踏闲江,彪马孤酒酿残香,一入江湖多少恨,堪狂,方知生死梦中藏。
苏绝音写完这首词,脑中浮起种种令人不快的往事,心中忧闷难舒,便舞起剑来,正是‘环真剑法’。这十年间苏绝音潜心研究武学,“环真剑法”和“未央功”的造诣可说是已经到了随心所欲、登峰造极的地步。只见他一剑剑削、撩、挫、劈、抹、刺、点、扫,精准繁杂,力度适当,外招严谨又不乏多变,内力含蓄而不失刚猛,显然已经是将环真剑派的无上内功心法‘未央功’贯通于‘环真剑法’之中,融汇兼并,大有深不可测之意。
一套剑法尚未舞完,忽听得山间小路上有两个孩童的喊声,一个喊:“师公,师公!”,另一个喊:“外公,外公!”
这条羊肠般山间小路是通往仙芝崖的唯一道路。
苏绝音循声看去,只见两个男孩儿跑步过来。这两个男孩儿,一个十一岁,正是李真;另一个八岁,名叫冯笑渊,乃是冯饮泉和苏青竹的孩子。
苏绝音早在五年前将环真剑派掌门人之位传给了冯饮泉,自己游走于玉山的峰岩涧壑之间,不再打理帮派闲事。
李真和冯笑渊虽然因辈分之嫌都拜在冯饮泉的门下,但平时的武功却多由苏绝音指导,因此对这两个孩子别有一种情感,当下还剑入鞘,笑着问道:“你们两个顽童急燎燎的跑过来干什么?”
李真一本正经的跪地抱拳,说道:“禀师公,适才来了个白胡子的老者,说有要事找你相商,师父已安排他在宴君堂等候,特差我和师弟上崖寻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