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却像是看不出他们俩面色微变一般,继续道:“重熙马上十七岁,又得你皇祖父看重,行事也越来越像样子,但终究还是年轻。
箜儿聪慧且性子沉稳,今后要多提醒重熙。你们是要一起过几十年的人,生死荣辱都将一起面对,遇事要保持头脑清醒,要懂得轻重缓急。”
二人一起应道:“是,谢父王(殿下)提点。”
太子摆摆手道:“去看看你们母妃吧,为父还有些要事要处理。”
赵重熙和凤凰儿一起行了个礼退出来了偏殿。
见四下无人,凤凰儿轻唤了一声:“阿福……”
赵重熙轻轻握住她的手:“你放心,我不会这么容易上当的,他这是又被那廖老九指点过了。
不过他方才最后那几句话说得倒是很有道理。”
凤凰儿噗哧笑道:“长孙殿下是头脑清醒轻重缓急那几句么?”
赵重熙顿住脚,也笑道:“我只记得咱们是要一起过几十年的人,生死荣辱都将一起面对这一句。”
“贫嘴!”凤凰儿挣脱他的手,自顾着朝前走去。
二人回到太子妃居处,只见太子妃斜靠在床头,看起来比方才稍微有了点精神。
赵重华见他们回来了,嘟着嘴迎上前道:“大嫂,父王非逼着我同他一起去桂州,我不想去……”
凤凰儿道:“咱们都是小辈,谁能劝得动父王?”
说句心里话,她是真不想赵重华跟着太子去桂州。
他们父子感情本来就不错,至少比他们兄弟的感情要深厚许多。
如果他能留在京城,兄弟感情超过父子感情只是时间问题。
可他要是跟着太子去了,好容易培养出来的兄弟感情用不了多久又变淡了。
凤凰儿心里清楚阿福有多看重这份兄弟情,实在是可惜了。
道理赵重华自然也知道,他有些沮丧道:“那你们好好陪母妃说话,我再去忠勇侯府看看,涂浚和司徒篌年后也要回汾州了,不知什么时候我们才能再见面。”
阮棉棉笑着把手里的信递给女儿。
凤凰儿看罢也笑了起来。
原来阮大将军信中只说了一件事,那就是夸赞阮棉棉送去汾州的腊味。
不仅是他自己喜欢吃,更觉得这样的鱼肉可以用来充作军粮。
战时士兵们如果能在吃饱的基础上再吃好一点,战斗力便会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而腊味便于贮藏这一点,正好可以弥补士兵们因为后方供给不足导致的肉食匮乏。
凤凰儿合上信笺笑道:“娘,外祖父的意思是让您献出方子还是直接供应腊味?”
阮棉棉道:“你外祖父从来不会亏待我,如果要的是方子他信里直接就说了。既然不说,肯定就是想让我今后负责给他那边供应腊味。”
司徒三爷道:“岳父大人向来最疼夫人,只是大宋近几年大约都不会有什么战事,夫人的腊味一时半会儿也用不了那么多。”
阮棉棉道:“我巴不得大宋永远不打仗,我们一家人才能永远平平安安的。”
一面说着,她站起身道:“你们父女两个聊着,我去打发人把刚做好的这一批腊味送去汾州,让爹当个节礼送去给将军们也是好的。”
一家四口在田庄歇了一晚,第二日才回京。
※※※※
小年一过,年味儿越来越浓了。
在韩雁声的帮助下,盛迎岚的绸缎庄于半个月前重新开张了。
不仅规模比从前还扩大了一倍不止,还赶在年前小赚了一笔。
其他几位姑娘的铺子生意也相当不错,尤其是左未晞的胭脂铺子,已经成了京中贵女贵妇们最喜欢的店铺之一。
凤凰儿并没有急于去见分别了近一个月的姐妹们,而是顺着父亲的意思去了一趟东宫。
出乎她预料,在太子妃的居处她居然见到了即将离京的太子殿下。
让她更意外的是,太子不仅一脸憔悴,居然还亲自给太子妃喂水喂药。
凤凰儿不由得朝立在床边的赵重熙投去了一个疑惑的眼神。
赵重熙几不可察地摇了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