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完这个问题,阿玄看向明微。
他需要解惑,为什么带这么多难民过来,不是应该送到更繁华的南边去吗?
明微慢慢喝完一杯茶,才回答他的问题:“你们需要人。”
阿玄不解。牧民足够了啊!
杨殊与宁休却是若有所思。
经营高塘牧场,人确实够了,但是想做更多的事,仅仅百余个牧民可不够。
“他们中间有一些匠人,要建屋的话,可以叫他们自己来。”
阿玄眼睛一亮:“太好了!我们就缺匠人,这里离最近的县城都有好几天的路,而且那边也没有多少匠人。明姑娘,这些人你从哪里找来的?”
明微笑眯眯:“路上捡的。”
“啊?”阿玄摸不着头脑,“怎么什么都能捡的样子……”
“我来说!”多福自告奋勇。
要说这一路,她们主仆走得也是不容易。十一月初从京城出发,半个月后进入西北地域,接着遇到了大雪。
去年冬天雪下得特别大,住在城镇里的百姓还好,一些偏僻的地方,官府管不到,就出现了不少难民。
明微一路走一路捡,队伍越来越大,到最后竟然聚了百多口人。
这么多人,吃穿都是要解决的问题。还好她钱带得多,倒也养得起。只是行路就没那么容易了,索性在某个小县城停了下来。一直到开春,才又重新上路。
多福说完,明微慢条斯理抽出厚厚一叠契纸:“愿意跟我来的人,都签了活契,最起码十年,他们都要为我做事。你们可以随便差遣,不用担心什么。”
阿玄先是高兴,随后又有点发愁:“明姑娘,有人手当然好,但咱们牧场可能养不起这么多人……”
“放心,我们有钱。”
阿玄苦笑:“这里有钱也没用啊!太荒凉了,都没地方买。”
明微笑眯眯:“谁说的?过两年就不荒凉了。”
阿玄没懂。
宁休却皱了皱眉,说道:“这里是大齐的牧监,每年都会有上官过来巡视领马,不是你圈一块地就可以随便做什么的地方。”
明微转头看杨殊:“杨三公子从小锦衣玉食,突然被贬到这种鸟不拉屎的地方来,很是不惯。所以,为了过得舒服一点,少不得多建些屋子,买些人手,招几只商队……对吧?”
阿绾跑到外头一看,惊呆了。
来的客人未免太多了吧!
她粗粗数了数,得有百来个,衣裳破旧,看起来像是难民。他们带了为数不少的大车,上面甚至还有锅碗瓢盆!
然后,她看到了跟家将说话的宁休。
“宁先生干什么?”阿绾一头雾水,“哪里找来的这么多人?”
宁休和他们一起来的高塘,前几天带着人到县城购物去了。春回大地,万物复苏,他们要在这里扎根,有太多的东西需要添置。
阿绾转头想跟杨殊说话,却发现他怔怔地看着前方,仿佛失了神一般。
阿绾莫名其妙,顺着他的视线看过去。
那里聚集着为数不少的难民,很多人围在一起说话。
怎么了?公子到底在看什么?
阿绾这样想着,就见杨殊举步往那边走去。
他走得不快,但目标明确,脚步坚定。
“公子!”家将们喊。
他没有理会。
随着他走近,围在一起的人群纷纷散开,转过头来。
阿绾“啊”了一声,看到了人群中间,穿斗篷的少女。
杨殊越走越快,到最后跑了起来。
人群自觉地分开,看着他一阵风似地跑近,毫不犹豫地张开双臂,不管他人的眼光,猛地抱住了那个记忆里的人。
这一整个冬天,因为太过忙碌,也因为阿绾生气,没有人提起她。
但他从来没有忘记过一天。
明月下的告白,木鸟上的比翼,密道里的相依。
每个瞬间,都牢记在心。
离开云京之前,没有看到她,他有点失望。但,从来没有过怀疑。
早就在她接受告白的时候,就知道他是什么处境,怎么可能因为这个离开他?
他只希望,自己能够尽快拥有实力,回到有她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