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二章 风景这边独好

老头站在一旁,眼睛越来越亮。

这样的文章,他未必写不出来。但问题是能在短短几分钟时间里想出这种文章结构,就太不简单了。试问一个普通人得经过多少年风霜磨砺、笔耕不辍,才能有如此迅捷的思维反应?

更别提这短短几百个字里,还掺杂着一套完整的逻辑体系,以及丝毫不输专业人士的文字运用能力。

7岁,这小孩才7岁啊!……

难道这个世上,竟真的有神童的存在?

老头的血压开始飙高,他盯着林淼的后脑勺,蠢蠢欲动地想伸手过去摸摸。

林淼却突然放下了笔。

试卷上的最后一行写着:“我的祖国有坚忍奋发、百折不屈之美。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

老头见状,瞳孔都扩大了。

这最后一句总结得……太他娘精髓了!

“交卷。”纸和笔都是考场内发的,林淼平静地站起来,没拿任何东西,直接说走就走。

教室里顿时响起一片叹声,张雪茹、许风帆和朱佩慈三个人全都忍不住朝林淼看去。

老头急忙拦在林淼跟前,挡住他的去路:“时间还没到呢!”

“我要嘘嘘。”林淼淡淡然绕过老头,推开会了议室的后门。

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

会场里百来个孩子傻了半天,许风帆看看手表,发现考试时间才过了28分钟,很是怀疑人生地嘀咕道:“所以他写得这么快,就是因为憋尿憋的?……”

拍马屁是技术活,吹牛逼同样是。

而当一个人成功地掌握了这两门技术后,他就能成为一个合格的——文字秘书。

对于上辈子早已在不知不觉中写了几百万字的林淼来说,小学作文也好,高考作文也罢,甚至于政府工作报告或者领导的调研讲话稿,这些文字归根到底所需要传达出的内涵,无非就是两个字:歌颂。只是懂这个道理的人虽然不少,但真正要执行起来,却存在技术门槛。

连同小学生写作在内,每年我国大好河山、伟大人民被歌颂的次数哪怕没有上亿,也至少有几千万次,但能从这千千万万的马屁中突围而出的屁中之屁,顶多也就几百几千个。比起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来形容的高考,犹可谓有过之而无不及。

林淼很幸运,从小就在老林给他营造出的虚幻逼格中耳濡目染,充分学习了唱高调的入门技巧,虽然形态低级,但好歹也算完成了技术上的初级积累。

等到后来又靠着天分和打不死的偏执个性读完研究生,这套技术终于走完了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结束了从幼稚到成熟的蜕变,吹牛逼和拍马屁的理论思维由零碎到系统,登堂入室,与最主流的官方权威吹拍技术实现了完美融合。

得窥门径,林淼进步神速。

工作之后,随着实践次数的增加,林淼的公门文章越发臻至化境。

进入区府办的第三个月,副区长大人就开始往死里夸林淼,夸得最狠的时候,甚至这么说过:“孩子,你没生在京城真是可惜了,以你的水平,应该进中央工作的。”夸得林淼很是轻飘飘了好几天,直到他听别人说,这位副区长大人为人惜才爱才,大概还跟另外十五六七个年轻人说过类似的话……

区府办水深。

在那之后,林淼再没敢动“老子天下第一”的念头,甚至连“老子天下一流”这种涉及面可大可小的自我肯定都不去想了。

他越发低调地把自己埋在故纸堆中,潜心钻研着古往今来牛逼的十八中吹法,最终在34岁那年,他终于悟出了在写报告的真谛。

什么是拍马屁?

就是把没的说成有的,把少的说成多的,把弱的说成强的,把坏的说成好的。

什么是吹牛逼?

还是把没的说成有的,把少的说成多的,把弱的说成强的,把坏的说成好的。

这两套技术,根本就是一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