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浩然没有说话。
这一路上,他发现自己说话的时候越来越少。一方面是为了保留体力,走更远的路。另一方面,他的确觉得心里有些东西被震撼着。
睡到半夜,他被冻醒了。
不知道什么时候下起了雨,睡袋里进了水。不光是自己,所有人都是这样。到了后来实在冷得不行,只好早早起来,捡了个干燥的地方,做着打了个盹。
早餐是煮开了的方便面。这东西很轻,装在防水袋子里鼓鼓囊囊一大包。照例还是各种调料和着面饼扔进锅里,煮开以后每人端着碗过来自己挑,不够再加。热辣加着滚烫的温度,驱散了湿冷的寒意。
谢浩然把空碗装进背包,看着正在忙碌的那些战士,很是感慨地问吕毅:“每天这样巡逻,遇到下雨的时候应该很多吧?”
吕毅明白他话里的意思,点点头:“他们很多人都有风湿。只要出来,衣服就很少有干的时候。对体能的消耗也很大,巡逻一次回去,有些人会瘦好几斤。”
“有个事情我一直想问你。”谢浩然抬手指着一名战士系在左臂上的红布条,很是不解:“那是什么?”
那就是一根普普通通的红布条。大约两厘米宽,在左臂与陆军臂章邻接的地方环绕着,打了一个结。
按照军规,军人在身穿军装的时候,不能佩戴任何与军服本身无关的装饰品。然而,这根红布条是如此显眼,从哨所出发的时候谢浩然就注意到:包括哨站杨保平在内,所有人的左臂上,都挂着这个东西。
吕毅沉默了几秒钟。
“那是一个记号。”他侧过身子,抬高左手,伸至谢浩然面前,指着自己的衣服袖子说:“这是山地专用的迷彩军服,有着很强的伪装效果。如果我趴在草丛里不动,即便是你,也很难发现我的存在。”
谢浩然点点头:“这我知道。可是,这与那根红布条之间有什么关系?”
“主要是为了便于寻找。”吕毅解释道:“从实用角度来看,红色是一个容易辨认的信号。另外……在战士们的心理上,也是一个寓意平安的信号。”
“平安?”
“牺牲在这里的战士……太多了。”吕毅的声音有些低沉:“现在是和平年代,但是这里的死亡率很高。从上个世纪至今,在老杨的这个哨所,有据可查,被追认为烈士的就有十五个人。除此而外,是因公牺牲的军人。下至普通士兵,上至将军都有。八四年的时候,当时的军区司令员来到这里踏勘道路,因为海拔高,缺氧严重,他当时心脏病发作,那时候这里没有路,上上下下都得拖着马尾巴走。发现情况不对,想要下山已经来不及了。他当时连走路的力气都没有,就这样死在马的后面。”
“晚上宿营必须得吃点儿热的,否则明天就没有体力。”在这种地方无法洗碗,吕毅看着谢浩然把剩饭吃完,递给他一支香烟。
谢浩然就着篝火把烟点燃。看着黑黝黝的山坳,稀疏只能看到几点星光的天空,问:“晚上在这里睡觉安全吗?山上有没有野兽?”
“附近没有大型野兽,但晚上还是要留人值班。”杨保平嚼着一块口香糖走过来,笑着说:“如果遇到天气变化,或者山洪,大家全都睡死了,那就麻烦了。”
谢浩然的适应能力很强。收起碗筷,他学着吕毅,从背包里拿出防水睡袋,在干燥的地面上铺开。看着同样在嚼口香糖的吕毅,奇怪地问:“睡前不清洗一下吗?”
吕毅笑了:“在这儿没人用牙刷。”
“为什么?”
“嚼口香糖就相当于刷牙。要带的东西太多了,能少拿一点儿就是一点儿。再说了,牙刷没用。多带几块口香糖,至少饿的时候嘴里不会闲着。”
第二天,走上了更加艰难的路。
巡逻队在超过两千密度海拔落差里爬高起伏,上上下下。如果是在平均海拔相同的地方行进,还会略感轻松。可是在这里,谢浩然觉得自己的肺部和双脚正在经受考验。尤其是肺,上山下山都觉得困难。他甚至听见旁边几个战士的呼吸粗重,整个途中都像是快要拉破的风箱,发出“呼哧呼哧”的声音。
今天的路与昨天明显不同。
下午休息的时候,吕毅坐在石头上,他脱掉靴子,倒过来控了控,从靴里掉出一块指甲。
看着谢浩然惊异的眼睛,吕毅很随意地笑笑,解释道:“是脚上的指甲,走着走着就掉了。”
那块指甲很大,是中趾上的。
“这里缺氧,不经常走这种路的话,脚趾甲很快就会充血,然后从里面顶起来。我这次接到任务,先是在后曲那边短期训练了两个星期。大概是路走多了,结果现在指甲也掉了。”
谢浩然注视着那块落在碎石间带血的指甲,觉得心里仿佛有种东西被狠狠揪住。
“疼吗?”
“还行。”吕毅穿上靴子,看着坐在对面休息的战士们,叹了口气:“我算是好的,这次任务结束就可以回去。他们常年驻守在这里,很多人的十个脚趾甲都掉了,然后重新长出来。尤其是刚脱落的那几天,最疼。”
继续往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