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感谢你阅读这篇文稿。我叫介彪彪,正在写一本荒诞不经的小说,或许你曾经看过。今天我想讲讲两三年前发生过的一些事,同时分享一些想法。你将会了解到我朋友袁戌创作的小说以及一些写作上的感想。
一直到今天,他写过的那些小说对我影响巨大且意义深远。两年前,我将他发过来的电子稿偷偷拿去打印,毕竟白纸黑墨读着才舒服。不过,我搬家以后,丢失了一大部分纸质稿,而电脑又惨遭亲戚小孩的虐待,里面的资料都没了。
想起来这事,全怪我不好好珍惜,失去才知道其无比重要。余下的纸稿,我又是誊写又是备份在硬盘,生怕重蹈覆辙。
袁戌剩下的小说我读了又读,腻不着。我原本的期望是一直能够阅读到他新的小说,可他已经不再写了。
《朗厄斯考博士,老虎,和恶咒翡翠:旋风抢劫》是他写下的最后一部小说,灌注了他全部的心思与精力。幸运的是,我还是能拜读。
这篇小说的题目很长,篇幅却较短。题目取自一款同名游戏:drngeskov,thetiger,andtheterriblycursederald:awhirldheist。这是袁戌经常玩的一个小把戏,将一些莫名其妙的、冷门生僻的创作品里的元素,放进他的小说里——后面会展开这一点的分析,在此先不评价。
之后,我将会详细解读这一篇小说。通过这篇最后的作品,你会对袁戌及其小说有更多的了解。
首先声明,我和袁戌并不是所谓大文豪,也不是天纵之才。准确的说,我们曾经就是那些“二十多岁,一事无成,总幻想自己是作家”的年轻人,自以为是的把“创作冲动”认定为“创作才华”。时至今日,我仍抱有这样不切实际的想象,而袁戌已经选择离开。
我依旧在苟延残喘,可我实在对袁戌的小说难以忘却,它们是如此奇特、自成风格的。
袁戌创作小说的冲动不过就是“想写”而已,他并不在乎别人的评价。
我曾经对他说,你写得这么随心所欲,是没人会看的。
他说不在乎,即便自己要写网络小说,也会继续保持这么写,我就是想写作。
我跟他争论了许多次,但没有撼动他顽固堵塞的脑瓜子。说来也讽刺,我俩书读得不多,学历也惨淡的,居然在小说的技法、节奏、立意等方面上妄言妄听。
我说,小说是写给读者看的,要为读者考虑——我们写下的字,为的是让他们读了之后,更好的进行想象;我们的情绪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调动他们的情绪……
他说,我也是读者,我就喜欢读我写的。
我对他偷换概念的回答十分无奈,不过也确实,除了他自己,我也是喜欢他的小说。
但是,估计就只有我自己喜欢。
分析袁戌的小说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实质上,我们都是不学无术的人,靠的是纯粹直觉来进行写作。他从不在乎什么创作理论、技巧学习,用网上一句贴切的话就是:打开word就是一通乱敲。而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自然沾染上了他的坏习惯。我决定胡乱分析一通就算完事,以牙还牙罢了。
当然,由于我跟他交流比较多,因此还是能够把握他许多的想法和思路——这仅仅是我唯一的优势。
袁戌的创作并非全然是胡说八道,不然的话,他写的文字就是痴人呓语,毫无价值可取。他的创作有自己的一些逻辑,尽管不怎么合理,但却因为喜爱而不忍舍弃。
如杜琪峰的电影,除去表面的故事,其背后还有隐藏的结构,得由各种潜在的符号去解读。这么说应该是高抬袁戌了。不妨换个说法,他小说的内在逻辑好比是过去拍了不少烂片的王晶的“屎尿屁”……
他创作的小说不是什么伟大的作品,也称不上良好。只是这种充满个人色彩的小说,能够让我理解到他真实的一面。而这正是我重点关注的一个方面。
最后提醒一点,袁戌的小说从来没有在网络上发表过,也就三五损友互相传阅。每当他写完了,就会像扔垃圾一般,将它搁置在硬盘,直至尘封。要不是我苦苦哀求过,他也不愿发送给我。
他始终都是埋头一直写,从不反思自己以及作品,但在《朗厄斯考博士,老虎,和恶咒翡翠:旋风抢劫》写完时,突然就停下了。
因此,我怀着剧烈的好奇心,重新去阅读和研究他的小说,最后让我为之惊讶与着迷。
我一向认为,一部作品最终还是需要有读者,哪怕微乎其微的数量。这也是我撰写这份文稿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果我能让你对袁戌的小说提起兴趣,我想这会是对他的最大嘉奖。
以上的话,是我这一份文稿的前言,废话诸多,敬请谅解。
写于2018年2月8日凌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