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就有劳汲大人了。”
公孙弘的心一下子轻松许多,至少他不用单独面对皇帝的诘问了。
身为一朝丞相,亲自弹劾一个风头正盛的大臣,是不合适的。
不过在司马门前分手上车的时候,汲黯仍忍不住在心里奚落公孙弘,“这样的官当一辈子,又有什么意思呢?”
立嗣盛典的余声过去之后,汲黯就带着赵王的上书进宫来了。
天气渐渐变热,而那未央宫前殿又耸立在龙首原的最高处,汲黯拾阶而上,行色匆匆,等到达殿前时,已是汗水涔涔了。
他喘了口气就向站在殿门外的包桑问道:“陛下他可好?”
“渭渠通畅,陛下的心情好着呢!现正与御史大夫说话。”
“甚好甚好,烦请公公禀奏皇上,就说下官有要事晋见。”
“那就请大人稍待。”说着包桑转身进了殿门。
御史大夫一职,在刘彻离京亲征前,就由赵绾换上了张敺,以此表明战之决心。
不过明显张敺有些吃力,他的辞呈早在刘彻下诏实行�巴贫髦啤敝�熬偷萆先チ耍�墒橇醭顾�挂恢泵挥信�迹��幻庥行┬募薄�
有一两年了,张敺只觉得在这个位置上干得很吃力。
本就是卫戍将军出身的他,不善处理人际关系,那里又擅长于文书的撰写呢?
可是那些令丞们起草的诏书、敕令等却要他点头后才能送到陛下那里,说实话,这比带领羽林军巡逻京城让他难受多了。
本就是日常通俗的话,为什么到了儒者那里,就换了一个样,变得这样绕口和艰涩呢?
其实本来可以直说的事情,他们总是要引经据典,显得很厉害,转很大的圈子才回到主题。
可这又有什么办法呢?儒生们直说书面文章就该这样写。
因此,他越来越觉得御史大夫这个官职,实在是个负担。
“陛下!臣不是故作谦虚,而是实在能力不足,臣确实以为应该有一个更合适的人来担当此职。”
“朕知道爱卿的话是肺腑之言,朕曾拟任孔藏为御史大夫,可他自己都不愿意,上疏给朕说,孔门弟子以经学为业,所以愿意到太常寺去整理典籍、纲纪古训,朕已任命他为太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