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下子卡住了,华阳帝国的益气丹方中所使得用的药材和这边对不上,黄仙人的传承药材的名字又对不上。李少华一阵头大,早知道在学习炼丹的时候对每种药材的味道、纹理等进行熟悉了,结果因为太多都是随手可得的常见药材,没有认真去研究透彻,结果现在自己想重新炼制益气丹,却落入不知道主材料是哪几味的尴尬境界。
李少华没办法,如今唯一的依靠只有以前背过的药学原理,熟悉这里的所有药材后再慢慢看能不能推导出来。
接下来的日子李少华直接去了市里最大的图书馆,这个前几年落成的图书馆号称藏书超过五百万册。
看着书架上密密麻麻的图书,李少华发现一本一本慢慢看的想法不切合实际。没有灵识,单纯靠过目不忘的记忆,虽然每看一本书会在脑海中的图书馆出现相同的记忆,但真正全部看完,不知道要何年何月。
李少华不得不借助计算机查询,把所有中草药药性相关的书籍全部调出来,然后再一本本翻阅。接连几天李少华又回到了像在学校图书馆看书的生活,一本接一本的翻阅,没有停息。
终于,李少华把中草药药性的书看完,将脑里的记忆慢慢整理好后,李少华去把市场上的中药材都买了一部分回来。对着脑海中的记忆掰碎了进一步深入研究。无论是颜色、气味、纹理还是味道,李少华都一个一个拆解后慢慢研究。
一个星期后,李少华离开了图书饭。这一次收获巨大,如今再次购买药材,李少华不会再像之前的那样随意。同一种药材不同的生长环境,都会对最后的药效有影响。如果真想炼成极品丹药,从一开始药材方面就应该着手处理。
益气丹中的关键三味药材在这里确实没有,李少华只有根据成丹的最终效果进行反推,初步判断了部分中药可以代替那三味药材。
李少华知道,这些都是理论上的知识,炼丹必须全部融会贯通才能得心应手。
匆忙间李少华没有去找药鼎,拿了个小锅放在电磁炉上就开始慢慢熬制益气丹。
每一味药放的顺序与时间都不一样,不同的时间放的药数量也完全不同。
没多久,一阵药香味四处飘散,李少华看了看,小锅内的药都已经糊成了药泥。李少华试了试,药泥中没有丝毫灵气,失败了。估计是使用普通的药材有关系。但是,因为炼制的手法不一样,药泥对治疗身体普通的患疾疗效非常之好。
第二锅益气丹李少华用了阵法在旁边辅助,药效明显比之前的好。
李少华又拿了几锅来炼手,发现要想炼制出真正的益气丹,除了灵气很关键之外,丹鼎也非常关键。因为丹鼎的构造,炼丹时的火焰可以自己掌控,这样就可以避免部分药材在融化时药性衰减。而用电磁炉煮出来的药是没法控制火候的。
一连炼制了十锅,李少华才心满意足。
第十锅益气丹没有灵气,药材的年份不足,但药效已经非常接近。这是一种削弱版的益气丹。
李少华见药材都消耗得差不多了,没有再继续研制。
李少华把各个锅内的药泥制成药丸,分别装在不同的瓶子内。然后李少华把每种药丸都服用一颗,静静地体会身体中药丸药效的变化。
第十锅的益气丹效果是所有中最好的,服用后李少华可以感觉到经脉修复的速度稍微加快,因为没有灵气,无法迅速愈合。部分药效冲向四肢,增强着身体的力量。
李少华估计,这种削弱版的益气丹,效果比之前的洗髓丹好差不多一倍。对身患重病的普通人效果将会很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