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工业化的火苗

左鹏涛又过了三天才回到希望城,最新的一批移民已经被安置好,他冒险去狩猎的行为也因此暴露,赵兴旺为此板脸说教他半个多小时。

左鹏涛当然不会对赵兴旺有抱怨情绪,只是双方对生活节奏的习性不一样。习惯了现代生活的节奏,左鹏涛怎么也接受不了慢腾腾的农业社会节奏。

如果不去冒险,工农业的规模就无法扩大,他不能等个几年才听到工匠汇报,君上你要求制作的钢铁制品都手工打造完成了。这样的话想想都觉得蛋疼,这是什么样的展开方式呀。

农忙接近尾声,这次有了早稻的收成托底,大家还是很用心,但节奏就放松一些,时间也比计划多了两天。

新移民的到来,还是让各项工作的人手都宽裕不少。一些被挤掉的民生工业也开始展开,左鹏涛狩猎时吃饭用的搪瓷缸子,会成为家家户户的标准用具。

目前还没有太多人手,只会制造基本的白搪瓷器具,上面会加些简单图画。左鹏涛想象了一下,觉得那景象极具地球的旧时代情怀,或许多少年后会有人怀念这种老物件吧。

回来第二天开始,左鹏涛又跑到铁城基地去讲扫盲课。他已经正式宣布,通过扫盲考试的工匠将被定级为工程师,今后要做开山导海的工程的工程师。

工匠们的反应很热烈,一个个都在拼命的学习新知识,有些胡子都发白了的老工匠也起早摸黑的苦读,哪怕高考生都赶不上这些人的学习热情,搞得后来左鹏涛都不得不呼吁,要劳逸结合学会放松。

左鹏涛只觉得自己的肩上担子重了,当一个人的举动必须承受很多人的期望时,每次行动时就会主动去做到最好。

这些工匠刻苦学习,部分是为了攀比时不落后于人,更多的是相信左鹏涛,相信他会带领大家走进那个新世界。

没人是傻瓜,把别人当傻瓜的只是自己是傻瓜罢了。底层民众淳朴可不缺心眼,只是更多的时候,部分人或是贪婪或是被迫无奈走入陷阱,其他人眼里都看着呢,没地方发声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