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琐事和梦想

精密加工不是一两天就可以能突破的难点,使用机械加工会有各种误差,怎么消除这些误差一直是加工中的重大疑难问题。

左鹏涛可以带来各种资料,但解决办法不可能马上见效,尤其是用一些现有的技术手段无法解决的时候。

他记得以前看过一个故事,为了消除精密加工中构件的应力导致构件细微变形问题,要求精度非常高的工厂会采用自然时效的方法,把构件放在自然环境中风吹雨打,经过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来自然释放构件内部应力。

这是消除应力的一种方法,其他的各种方法对处理工艺的要求也很高,任何时候的精密加工都是卡着技术进步脖子的头号问题,突破了才能进入下一阶段的工业进展。

还有现在的工匠们的技术教育尚未全部完成,各个人的进度不一,只有部分工匠才通过了最后的测试,技术人员人数的不足也影响了生产。

左鹏涛匆忙转移话题,问起生产的问题:“张工,那你们现在生产挂钟没有问题了吧,如果扩大生产,一天能制造多少台?”

张大福为人处世比其他工程师圆滑,刚才讲述困难也只是强调自己这边一直在努力工作而已,顺着左鹏涛的询问改变了话题。

“君上,如果单纯组装调试,我们这些人一天造二三十台不成问题。要是加上零件的制作,全部采用铜制的话资源不足,要与其他需求铜制件的部门有冲突,采用钢制需要重新设计模具,加工方面也需要机床车间的配合。”

左鹏涛听了点点头,说:“那好,你写个详细的生产计划报告上来,我和几位大臣们研究下生产时间的分配。我去其他部门看看,你先回去吧。”

辞别了张大福,左鹏涛带着侍卫走向他处,路上只觉得脑袋有点发疼,这些需要他协调的琐碎事务越来越多,又不能置之不理,更不能推到其他人头上,执政经验最丰富的赵兴旺也在逐步适应工业化的管理方式,想要前瞻性的指导工业生产,现在只有左鹏涛自己才能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