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新嫁娘

喜乐声声,鞭炮齐鸣,锣鼓喧天,空气里夹杂着火药的气味和一阵阵泌人的花香味,陪嫁银侍女杜鹃、黄鹂二人带着陪嫁的四名铜侍女齐齐抛撒着数色花瓣:月季花、芙蓉花、秋菊。

出了荣国街便是晋国都城最繁华的大兴街,熙熙攘攘的人群兴起一阵骚动,你推我搡,几乎要冲破周围官兵的拦阻。

“荣国公嫡女出阁,好大的阵仗。”

“三日前,陈家的嫁妆就抬入五皇子府了。”

“啧啧,整整二百八十抬。”

周围的百姓们议论纷纷。

杜鹃抬头一望,见不远处寻来一行人,领首的胸前佩戴着一朵偌大的红绸花,“女郎,是五殿下来了,他来接亲了!”

轿中的陈蘅紧张地握紧了手中的丝帕。

夏候淳玉笄高挽,龙章凤姿,骑在一匹枣红骏马背上,着实是难得一见的俊俏儿郎,他冷冷地看着大兴街头的送亲队伍。

陈蕴揖手唤道:“五殿下……”

夏候淳不睬陈蕴,而是对着送亲队伍大喝:“停轿!”

九月初八,天色未亮,整个长安城就传来一片热喜庆欢乐之音,有预备迎亲的锣鼓队,亦有准备前往迎亲的喜娘,甚至连同行的小厮、下人们都被主家、管事叮嘱“一路得说吉祥话”。

陈蘅昨日未时就被乳母莫春娘催促着睡着,未到三更,又被莫春娘与几个仆妇、仆妇唤起身,沐浴更衣。她呆愣愣地坐在菱花镜里,看着镜中的自己,一切恍然若梦。

五天了,她尚未完全接受回到十一年前的事实,便已开始应对、布局。

她用手轻抚着左颊的疤痕,褐色的,即便父母花了重金购得玉颜膏,依旧无法让她恢复曾经的无瑕美貌,这一块疤痕就如同美玉上的瑕疵。

都城百姓更是夸大了她受伤的事,说她从一个美人变成了丑女,更有人私下戏称“都城第一丑女”。

耳畔,忆起前世咽气前,大堂姐陈茉得意张狂的脸,“瞧!多美的脸,多水灵的眼睛,可惜,再美的容貌到底被毁了!你要死了,我不妨让你做个明白鬼,毁你容貌的木桩是我埋在雪里的……”

即便知晓了今日会发生的一切,陈蘅还是让妆娘给自己化了最漂亮的妆容,甚至让妆娘照着自己前世的妆容经验,指挥着她给自己敷粉、描眉、点唇……

从额头到脖间,每一个细节处都不放过,巧到好处的掩住了脸颊上淡淡的疤痕,将她的美丽衬托得惊人、张扬。

离阁楼,拜父母,聆听父母训示。

迎亲的队伍虽到了,却久久不见新郎人影。

南晋的习俗:男女双方缔结良缘,若婆家看重这门亲事,必让新郎亲往迎接新娘。若在娘家府上接人,视为最是看重;若在半道接人,则视为较为看重。

不接新娘的新郎,曾会被看作,新郎与婆家不喜入门的新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