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一章 去不得的宴会

陈蘅这个弱女子,在乱世中护住了无数飘泊无依受到战乱的百姓与文人墨客。曾有历史评价陈蘅,说陈蘅之功是护着了魏晋的文化传承。魏晋是漫长历史上一颗璀璨的文化明珠,书法丹青的盛世,亦给后世诗文的发展起到了莫大的桥梁作用。

而陈蘅,在冯娥所晓的历史中,她自己就是一位书画大家,出生于南晋四大世家之一的陈氏,受到了家族极好的文化熏陶。

如果不是她,无数的魏晋书册将会损于战火。

如果没有她,十余年群雄争霸后的天下经济不会得到最快的恢复。

她保住了文化,亦保住了一批当时的商贾。

商贾们对恢复天下的经济起到了推动作用。

冯娥道:“郡主,我明日不出荣国府,亦会劝阻七女郎、筝女郎留在府里。”

难道史书中记载陈蘅身边有玄门异人之人,不是她身边人,根本就是陈蘅本身。

冯娥看着陈蘅的眸光带着几分崇敬、膜拜。

这眼神,就似袁东珠看着慕容慬。

陈蘅早前想不明白,当卜出淫\劫时,豁然开朗,想到宁王府宴请的郎君,不是真正的君子,而是伪君子,如夏候滔、大司徒的族侄杨嘉等,这些人虽有才名,可这品德真不敢恭维。

她已经猜出了真相!

陈蘅唤来杜鹃,叮嘱道:“你使珠蕊阁机灵的侍女、仆妇去崔、王、谢三府,多带些一两重的元宝,给递信的仆妇打赏。叮嘱她,请她们务必告诉女郎:‘宁王府宴会有异,请府上女郎莫去’。”

仅凭一句话,人家怎么会信。

宁王府这此的动静闹得很大,或是身份贵重,或是在都城有些才名、美名者,全都在他们的应邀之列。

杜鹃道:“郡主,怕是她们不会信。”

“若不信,你就把信给她们。”

冯娥接过话道:“杜鹃姑娘,刚才郡主让捎的话,还是告诉她们吧,没的惹出事来。”

郡主从哪儿得来的消息,莫不是冯娥讲的?

她直觉:这宴会绝不能去。

陈蘅道:“阿娥,明日我要入宫拜见太后,你先莫离府,待我回来,我有要事与你商议。”

冯娥双眸一闪:她见过太后归来,难道是与她商议永乐县的事……

陈蘅恐她去,又道:“你可不许离开,否则,我可饶不得你。”

她说成这般,如若冯娥还去,只能说是天意如此?

她会尽力阻止自己的朋友,如崔珊、谢雯、王烟等,她们是世家大族的女子,一旦出事,下场黯淡凄然。

袁东珠心头微酸,“你出宫有事要找她商议。阿蘅,我呢?”

她们是朋友,就将她撇一边了。

陈蘅笑嘻嘻地道:“明儿一早,你帮我把谢雯借我的诗集交给筝姐姐,请她帮我抄录一套谢氏诗集。”

袁东珠扁了扁嘴,“改日成不?”

陈蘅去不了宁王府宴会,也不让陈筝去?

冯娥问:“怎了?”

“宁王府也给筝女郎、箩女郎姐妹下了帖子,听说西府也接到了帖子。”

这次宁王府遍城发帖子,据说有的是三天前收到的,唯有身份贵重的女郎是今儿才收到,如四大世家的贵女,就今儿收到。

陈蘅道:“你对筝女郎说这是我的意思。我刚知道谢女郎明儿要入府取诗集,劳她们姐妹辛苦一日,帮我抄录,回头我再设宴赔礼。”

她微挑眉头,“阿东姐姐,你明儿无论如何也要把人给我留在府里抄诗集,否则,若被谢女郎讨回去,我没得诗集,就找你要。”

袁东珠没见过此等不讲理的,谢雯什么时候说明儿要来取诗集,“你越发不讲道理了。”

“与外人讲道理,我与阿东姐姐是外人么,我们是知己好友更是姐妹,与你讲道理,岂不外道。”

袁东珠跟吃了蜜糖一样,用手凿了陈蘅一下,“得!得,我是说不过你,明儿我帮你留住人。”

冯娥觉得这可不像陈蘅的为人性子。

陈蘅沉吟道:“也不知道崔、谢、王三家的女郎有没有收到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