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八章 选拔(三更)

金掌柜起身作揖,“草民愿为郡主效犬马之劳。”

“永乐县有主簿一职,你回家之后且与家人商议一番,若是有心,再让冯氏阿娥与我传话,赴任之前,记得将家里人安顿好,是留都城还是一同赴任,你得拿好主意。”

金掌柜一拜,“草民谢郡主提携。”

陈蘅点了一下头,拿着崔生文房铺的答案,“崔生文房铺崔掌柜,你的答案最为正确,恭喜你成为永乐县县丞。”

崔掌柜起身,抱拳一揖,“谢郡主提携。”

陈蘅示意他回到座位。

又取了一张,“茗香茶楼小东家董柯。”

“小人在。”

陈蘅道:“你的书法不错,家中都有何人?”

“回郡主,小人家中上有祖母、母亲,下有妻子吴氏,又有一个幼弟与一个妹妹。家父早逝,我是家中长子,由我打理祖传的茶楼。”

瞧着瘦弱,面容有些苍白,就是这样一个柔弱的人,居然是一家支撑、顶梁柱。

陈蘅道:“你是一家之主,家中离不得你。往后,自有你效力之时。”她与杜鹃打了个眼色,不多时,杜鹃捧着一捧画轴,展开之时,上头书写的是“茗香茶楼”四个大字。

董柯重重一拜,“小人谢郡主赐字。”

“你且起来罢!”

一家无男丁,上无父亲,只怕行商不易。

董柯的字有两分风骨,亦显得有些单薄,这许正是董家眼前的难关,陈蘅赠他一幅字,也是想告诉世人,茗香茶楼的背后是荣国府。

陈蘅道:“冯氏阿娥自创柳书,又通诗文,行事端方。”

有她这话,就是证明冯娥没有抢陈蘅自创柳书的名声。

“我与冯氏阿娥为各位备了份礼物!来人,带上来!”

冯娥与自己的侍女打了个眼神,侍女明了,走近燕儿,介绍起各家的掌柜。

(续上章)“请算出各种不同馅的数量。”

早前还谈笑风生的花厅,众人立时傻眼了。

唯有文房铺子的掌柜神色如初,嘴角还噙了一丝笑意,就如一早就猜到了这个结果。

好好的,只请女掌柜吃饺耳,这分明就是藏有玄机,原来是在这里,永乐郡主考的是众人的观察力。

二十七家商户又有六人不识字,未接纸笔。

侍女们摆出两张书案。

陈蘅道:“知道答案的,请移步案前写下自己的答案。”她顿了一下,“若有不想入仕为官者,可放下手中的纸笔,本郡主不会勉强人。唯有想入仕者,才能做好官,也能是好官。”

年长者的几位掌柜搁下纸笔。

最后只剩下十三人,其间亦包括一个十五岁的少年。

有人走到案前,提笔写了答案。

冯娥忆起后世一个典故,说的是就是一个聪明的公主,请投靠自己的商户们叙话,只请了五位女掌柜吃饺耳,却让男掌柜们在一旁吃茶点。早前男掌柜们还心下不平,觉得这公主偏心,后来才知,是公主给众人出的一道题,而公主是要为府中选家臣。

难道这个流传后世的故事,并不是这样的,而这个故事的真正主人就是面前的陈蘅。

陈蘅道:“记得署上你们的店铺名称。”

四位女掌柜在一边落座,难怪她们觉得饺耳太奇怪,有的真的很美味,可有的难吃得要吃,含在嘴里又不敢吐,只能硬撑着吞下,有的盐齁,有的苦得人直想吐,还有的辣死人,原来这是郡主给男掌柜的一个考题。

不多时,十三个人写出了答案,分别交给了冯娥。

陈蘅启开一份,看了一眼,搁下,再取一份,又搁下。

花厅上一片静寂。

终于,陈蘅拿起了一份,上头的答案虽不精准,可贵在字写得端方,这是那个十五岁的少年写的,她特将这份放入盘子里。

继续看下去,看到“钱生文书铺”的答案:饺耳四十三只,生姜三只,苦饺两只、盐饺三只、肉饺二十五只、素菜饺五只、酸菜饺五只。又细列杂货铺掌柜吃了:肉饺五只、酸菜饺一只、生姜两只、素饺三只……

杜鹃递过一张纸,陈蘅对照,上头写的装了多少种馅料的饺耳,与钱生文书铺的掌柜所写一般无二。

陈蘅再将纸搁到另一只盘子里,继续看到往后看,又有一个答案相近的,只是这位将苦饺写成了黄莲饺,还写出了一种蜜糖饺,多了一种馅料,就意味出了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