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还让她们来打听打听,说陈蘅的嫁妆无论是田庄还是铺子都是极好的,看能不能挑几处买回去,竟是来晚了一步。
二人进入珠蕊阁。
陈蘅摇着团扇,正一脸悠闲地吃茶。
李倩、杨钏好奇了半晌,猜过她正气恼,哪里想到,她的心情似乎还不错。
“郡主,可有剩下的店铺、田庄什么?”
陈蘅摇了摇头,“留了几处好的,被我娘拿走了,说要给静之表姐置嫁妆,还说回头给我送十万两银子来。”
陈家还真是娇惯女儿。
陈蘅做的事,若换到别人家,罚跪、挨骂是少不得,偏她跟个没事人一般。
还想如果有好的,家里也买上几处,可人家这动作够快。
也是,要转手,又是因急缺钱的,自然要卖个好价钱。
也亏得荣国公是个好性儿,莫氏又是个骄惯女儿的。
真是各人有各命,陈蘅做出这等出格的事,荣国公夫妇竟是轻轻揭过了。
李倩道:“共发了七十位贵女邀请帖,皆是当朝官员之女,亦有世家之女,洛阳六大世家、咸阳三大世家的贵女在都城的不少,亦下帖请了他们。”
陈蘅接过帖子,翻看了一下,“若是商贾人家确有才华的,也可破例邀请,你们瞧瞧冯娥,不是就做得很好。”
冯娥这样的女子,毕竟是少数。
李倩在骨子里是瞧不起非世家、非官宦之后的女郎。
七十位贵女里,有十二位是庶出,在庶女里特意画了个圈。
“明日,郡主能参加罢?公主递了话,让将名单给你瞧瞧。”
陈蘅道:“明日,请公主入主位,李倩、袁东珠亦作考校博士,定要挑了书画拔尖的人入会。”
冯倩应了一声。
“再挑几个做笔录,登记名讳,明日考究,十人一组,优胜者留下。”
书画不好的贵女,许会来瞧瞧热闹。
到了考究之时,必有不少人放弃。
书画不好的,也不愿献丑。
能应试参加考究的,十人之中有二三人便不错。
谢氏脸颊通红。
莫氏也顾不得训斥陈蘅,笑容如花,“好儿妇,你真争气,关关还不到周岁,你又怀了,好了,好了,莫在这里讨闲气,阿娘带你回去歇着。”
既然儿妇有了身子,多在这里训陈蘅,反倒影响彼此心情。
不该卖的嫁妆,陈蘅已经卖了,且还是卖的好价钱,莫氏再训也没意义,总不能逼着商贾将这些东西还回来。
她还丢不起这人。
谢氏又问:“永乐,你手头……”
“永乐邑数万亩良田,全县城的房屋、店铺都是我的,长嫂要,我给你留着如何?”
永乐县是陈蘅的封邑,可谢氏不稀罕,谁没事跑千里之外的那里作甚?
那地方穷得很,她着实提不起兴致。
“我们家在永乐邑的宅子是照着荣国府建的,关关的阁楼也有,长兄、二兄的寝院有,就连阿耶阿娘的瑞华堂也是照着这里建的……”
莫氏恼道:“你在那儿建一座荣国府作甚?你将来要住那里,难不成我和你阿耶还去住?”
“我要去,自是带着阿耶阿娘和长兄长嫂一道。”
莫氏摇了摇头,“元盟主也不知是如何看的,你这小娘子能将人活活给气死,他竟会欢喜你?”
母亲不反对了?
以前,她还觉得自家的女儿好,现在再看,浑身的毛病:这败家的性子,是个人就受不了,还有这自以为是、先斩后奏,一抓一大把。
以前莫氏觉得元龙配不上陈蘅,现在她觉得谁娶了陈蘅,谁家都头疼。
得了,索性让别人头疼去。
陈蘅微扬着下颌,“那是他慧眼识珠。”
谁娶了,谁劳心。
莫氏现在是一百个瞧不上陈蘅,自作主张便罢,而今更是拿永乐邑当宝贝一样打理。
她在陈安面前说了两回,陈安道:“世袭三代的封邑,她儿子、她孙子都在那边。三代之后,永乐县就是他们的祖籍,也是他们扎根之地,且由着她吧。”
皇族王爵的人得了封邑,也是用心打理的,建府邸、修城池,一点不敢疏忽。
陈安不觉得有何不同。
反正建好了,这也是陈蘅的。
只是女儿未出阁,就把长辈给她的嫁妆折腾光了。
想到这儿,莫氏觉得头疼,陈安压根就不想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