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蘅爽快地将佛珠递给冯娥。
冯娥握在手里,细细地翻看,寻找那枚有烈焰纹的珠子,可寻了个遍,也没发现烈焰印记,没有,不是她以前得的那串佛珠,瞧着与空灵大师手里的一模一样,难怪后世对佛珠的归宿有争执,这根本就不好辩认。
陈蘅接了冯娥递来的玉观音,看冯娥脸色微变,“我知道你没说实话,你既不说,我便不问。你满脸失望,莫非懊悔用玉观音换佛珠?若你懊悔了,再还我便是。”
冯娥连连摇头,“佛珠与我的那串有些不同,我的那串上头有一枚烈焰纹,就像从佛珠里头生出来的小火苗,可这一串没有,空灵大师的也没有……”
不是她要寻的,是不是后来又发生了什么变故,方才变成了后来的佛珠。
陈蘅勾唇笑了一下,“你现在不确定是不是你的东西?”
冯娥一脸茫然。
她费这么大的心思,得来的却不得自己原来想要的。
有些失落,难道这手串必须要经陈蘅之后,再照着历史的轨迹经莫氏、转谢氏,之后才会生出火苗纹,亦才成为带她来,亦能带她回去的佛珠?
冯娥想奉还,却又有太多的不舍,心下迟疑不决,送出去易,再拿回来怕就难了,可若真得照原来的轨迹才行,她得等到何年何月。
最终,她作出一个艰难的决定:“郡主,你能不能将佛珠送给老夫人,若有朝一日,我想借用,还请她不吝借我。”
佛珠还给陈家,只是她可以借用,一旦上头生出火苗纹,她就借来一用,用完了再还回去。
“不必借来还去,你留下便是。”
陈蘅好说话,佛珠给了陈家,借用与否,就不是陈蘅能参与的。
“谢郡主。”
冯娥的提议无用。
她怀揣着不安离了郡主府。
陈蘅握着玉观音,“青梅,备墨!”
她写了一封信,重新编了一个挂玉观音的丝络,系好之好,将玉观音用荷包装了,锁到一个玉匣里交给韩姬:“给盟主送去。”
碧桃禀道:“郡主,老夫人请你去瑞华堂。”
(续上章)说这原是幽兰寺的宝物,是在八国联军时期丢失的宝贝。
她在参观时,也听导游这么解说,“现在,幽兰寺大师正通过佛教人士与政府交涉,希望将此物收回去。传说这串佛珠乃是晋末高僧空灵大师所有,是他亲手所雕,上面有梵文,还有佛像,每一枚珠子上的佛像栩栩如生,乃是难得一见的宝物。”
当时,就有一个对考古学者道:“这话不对,据我查证古籍,史书中记载:南晋末时的荣国夫人也有一串与这一模一样的佛珠,乃是空灵大师赠予永乐郡主,而永乐郡主又孝敬了母亲。后来荣国夫人莫氏传给了儿妇谢氏。既是一模一样之物,你怎能肯定是晋末空灵大师所有?”
也因为这事,献出这串佛珠的海外华侨觉得很有可能是荣国夫人之物。
现在,冯娥坐在空灵大师的面前,细瞧之后,确定了博物馆里的佛珠确实是空灵大师的,那么另一串就当是荣国夫人手里,是带她穿越千年的珠子。
冯娥道:“这佛珠很神奇。”
“是天地灵石所制,自有特别之处。”
冯娥有些眼馋地想:如果拿到陈蘅手里的那串佛珠,她是不是就能回去了?
在这里她没有亲人,只能追随在陈蘅的身边,任劳任怨,做牛当马,只求在乱世之中求一栖身之地,可这里没有人权,她都快要疯了。
空灵大师从脖子上取出一枚观音,“相遇即是有缘,这只玉观音吊坠就送你了。”
“大师,这个对我没用,我想要的是那串手串佛珠。”
“手串佛珠在永乐郡主处,你可以找她讨要。”
陈蘅会给?如果她知道自己拿佛珠是为了寻回去的路,万一发现她还有利用价值,不敢让她回去,不给怎么办?或是她一怒,再毁了又怎么办?
冯娥接过玉观音,行了一礼,带着忐忑的心情回城。
陈蘅看着发呆的冯娥。
她来时急切,这会儿却不说话了,心事沉重得很明显。
“阿娥,你怎了?”
冯娥回过神,无论如何也要试试,万一陈蘅就给她了,“郡主,你是不是从空灵大师那儿得了一串刻有梵文的手串佛珠,上头有十八枚珠子?”
“这么快,你就知道了?
昨天得的,今天冯娥就听说了。
陈蘅问:“你想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