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八章 途中艰辛(三更)

次日,官衙门口排起了长队,全是应征关隘勇士的男丁,年少的只得十三四岁,年长的已是胡须半白的男子。

“你三十五岁?”

不是说了三十五岁以下的,胡须都半白了,五十三还差不多。

“我显老!”

这么老的年岁,说自己是三十五岁,谁会相信?

“大叔,这玩笑开不得,只招十五至三十五岁的壮年男丁。”

关隘勇士,管吃管住管穿,一年还发两套勇士袍服,每月有五百纹饷钱,虽说不多,可这也是钱,也能养家胡口,比种地赚头多了,且每两月会有五日假期,每逢假期可回家探望家人。

来应征的猎户不少,尤其是家中有几个男丁的,更是鼓励去应征勇士。

应征者多是土生土长的永乐邑人氏。

外来的壮年男丁不多,他们的男丁都在太平帮、水帮做弟子,女眷家人方才送入永乐邑安顿。

不到五日,唐县令、钱县丞来报,已经招了三百人,从中再进行“体检”。这是冯娥给的词汇,择身高,看是否有武功,能手提多少东西,比武选拔,一些年轻有本事的猎户,纷纷当上了什长,什长一个月有六百纹饷钱,而关隘的关长为一两银子的饷钱,即便最终选定的亦有二百二十人,比早说说的多出一百人。

陈蘅已下令建立每镇建立镇卫所,冯娥说“这是派出所”,可这词汇太过难解,最终定为卫所,每镇六人,主要负责一镇平安,协调百姓间的小纠纷,从中选出能说会道的,本着以镇守镇,即本镇人守本镇为先的原则,很快选定各镇的镇卫人员。

剩下的勇士则分派到城中四门做城门卫等,城门卫要求以读书识字者为先。

这一番下来,又是大半月,勇士们集中进行了军训,由县尉与罗天羽做教头,传授骑射、捉拿工夫。

这日,陈蘅在郡主花园议事厅与官衙官员们议完事,回到府里地,燕儿来禀:“郡主,莫家主与老夫人要到了,老夫人说,请郡主到莫府大门迎接莫家主。”

莫家外祖父过世后,几位舅父升位,因各执一脉,唤为“家主”。

“我这就去。”

陈蘅赶往城西莫府大宅前,陈蕴夫妇带着五个孩子已经到了,就连陈蕴的两房妾室,二人亦大着肚子候在一边。

陈阔满五岁后,谢氏便停了她们的药,永乐陈氏建族,自是子嗣越昌隆越好,二人亦先后有了身孕,大姨娘已有六月余,二姨娘近五个月。

(续上章)师兄会的,是师父所授。

空灵大师也会看人面相,给人算命,可他不会轻易给人算。

悟非问道:“师兄瞧我如何?”

“你颇具佛缘。”

他做了几十年的僧人,没有佛缘也不会做几十年。

师兄这话不如不说。

悟缘蓦地转身,往后山方向移去。

悟非想要再问,却见弟子们三三两两,有好奇望天的,有小声议论的。

“祈雨的神女是谁?”

“外头都说是悟缘师伯引荐的。”

“那只有师伯知道。”

幽兰寺是永乐邑唯一的寺院,而且还是不输皇泽寺的大寺庙,近来香火鼎盛,尤其初一、十五,香烟缭绕,香气能飘数里。

佛寺之中,晨钟暮鼓,别有一种雅致。

进入四月,时不时传来各地的消息。

学堂旁边的书肆、茶肆里,时不时传来文人们的议论声:

“西北乱了!”

“肃州、梁州刺史,明天大旱,却不开仓放粮,饥饿的百姓强开粮仓不成,反被官府杀害数百人。”

“我听说死的不止数百,而是几千人。”

“不是说肃、梁二州反了吗,百姓们强夺了官衙。”

“还是我们永乐邑好,就说张家村,百姓们下地干活,都不关门,东家的妇人回家喂猪,就帮着西家给喂了;西家妇人回家做饭,又帮东家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