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家那边,阿蘅要出阁,你们是做表嫂的,过去帮帮你们姑母,她一个人要带孙儿,又要张罗嫁女,定忙不过来。将陈闯、陈闹接来,正好与六公子作伴。”
六公子正是陈筝与十一郎生的儿子,现在有两岁余,最是可爱好动的时候。
莫九郎接任县丞一职。
莫十一郎做了永乐邑城卫营长官。
九月初二,冯娥与王灼成亲,婚礼很隆重,城中的先生、文人皆去道贺,因冯娥是商贾,商户们亦都去了。
冯娥的嫁妆有九十抬,莫氏为王灼预备三十六抬聘礼,也算丰厚。
陈蘅因待嫁,这一日未去,留在自己的珠蕊阁绣嫁衣,说是绣,其实是一早就备好的,她不过是做做样子。
九月初八时,慕容慬的九十抬聘礼从太平客栈里浩浩荡荡地抬出来,在二环街兜了一圈进入城南陈府。
莫家、张家等都去道贺观礼,陈蘅的嫁妆备了一百二十抬,放在陈府的后院里摆着,这整个永邑都是她的封邑,因陈蘅会打理,堪比公主之隆。
九月初十,天未亮,陈蘅被莫春娘唤醒,沐浴、更衣,穿戴好后,吃了一碗参汤,就被长兄陈蕴背上花轿、离了陈府。
慕容慬骑着骏马,时不时地抱拳。
元宅大门前,早有一个与慕容慬生得一模一样的女子立在一侧,正引颈张望,一看到新娘子到了,迭声大呼:“长兄来了!放鞭炮!”
燕儿看到这女子,讶异地张着嘴巴:“你……你是……”
“燕儿,怎么不认得我了?”
燕儿眨巴着眼睛,“你和元盟主……”
“我们是孪生兄妹,他是我长兄,我们长得一模一样。燕儿,今儿我不与你抢吃的,快进门,需要什么与我的侍女说,让她去了给你。”
一个男的,一个女的,这也长得太像了。
(续上章)……唯独对三子多有疏忽。
可这几十年,家里家外,全靠莫三舅打理,在他们跟前敬孝的也是莫三舅。
太上夫人道:“这事,就照我说的,将镇子上三进宅子给他们安身,再分他们三百亩良田度日。他们三兄弟,一人一百亩。老四家的心眼最多,你当她没有藏私,他们要更多的家业,且由着他们折腾去。
丑话也他们说在前头,他日定居永乐县便罢,若是离开这里,这宅子、三百亩安身田地,必须交还给你。罢了,宅子的房契、良田的田契不必给他们。
他们来之后,亦不必将莫北父子的骨灰藏到你们这支的祖坟里,当日既然说明白了,也说过没有回头事,就不能坏了规矩。”
莫四舅没想母亲会说出这番话,“可他……是我四弟。”
“开了这个头,那些失散的族人,就会回头来找你,林子大了什么怪鸟都有,这族人多了,什么怪人亦有。我不能让那些所谓的族人给你惹来大麻烦,这四进宅子、三百亩救命的良田是你借他们的,不是给。
待天下太平,他们兄弟爱去哪儿去哪儿,我这老不死的,绝不会再过问半句。但若四儿妇想在这里安分生活,就必须去你父亲灵前思过忏悔。待她到了,不必让她来见我,只需告诉她一声:今生,我不会原谅她!永不原谅!”
若不是莫四舅母的闹腾,他的四儿不会死,十二郎夫妇也不会死。
莫四舅母这人,你待她好,她就蹬鼻子上脸,只有冷着她,她才能规规矩矩的。
莫三舅母有些怵四舅母,委实这位太过闹腾,整个莫家能压制住莫四舅母也只有太上夫人,太上夫人说了不会原谅她,也不会见她,那就是说得出,也做得到的。
太上夫人搂着十一郎的儿子,微微一笑,“还是我的小重孙乖,这板栗糕可不能再吃了,再吃就积食,陪曾祖母到外头走走。”
陈筝与沈氏快走几步,伸手扶住太上夫人。
两个孙儿妇垂首不语。
莫三舅几人便各自散去。
太上夫人到了花园里,“你们是不是觉得我很无情?三房的郎主是我孙儿,他们也是我孙儿,家主提议给三成家业,我却反对?”
沈氏知道:“祖母是世间最慈和不过的长辈。”
就他们这些家业,还是莫氏母女给张罗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