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姬一脸恭敬。
“你来了?”
“是。”韩姬低应一声。
博陵王与凤歌圣女将于二月初二大婚,这消息整个江湖都听说了。各大门派已经有人纷纷赶赴燕京,尤其是受过医族恩惠的,在传说帝月盟圣女是医族圣女的消息后,谁也不愿错过这大好的机会。
北燕的江湖各派昨晚就有人入住帝月山庄,今晨更是来了好几拨江湖中人。
陈蘅吐了口气,“你来得很快?脸上还有倦意,且回去歇着。”
“诺。”
韩姬低眉顺眼。
红衣、青衣走近几步,她们隐隐听人说,陈蘅指点元氏少主寻找圣女的事,心生感激,服侍上更是贴心。
元芸低声道:“圣女,要不要再试试嫁衣,这是昨日博陵王令人送来的。”
“不必试了,你们细细检查一下,不要遗留绣针。”
清君忙道:“禀圣女,我们已经检查过好几遍了。九套价值不菲的凤钗,皆可得配,不知明日出嫁之时,圣女准备戴哪一套?”
九套凤钗,六套是帝月盟的嫁妆,又有三套是北燕皇家礼部送来的。
北燕的朝堂与南晋不同,尤其是冯娥被封莫愁郡主后,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先是垦荒改田,再是鼓励商人行商,最后是建六部:吏部、户部、兵部、工部、礼部、刑部,又设有都察院以监督百官,设翰林院以撰书籍、皇帝旨意等,各部下设司,各部由尚书为首官,设左、右侍郎为副官,再设有各司掌司为郎中等。
各部院分工明确,需要配合者,由长官、副长官出面协调,六部之上又设有左、右丞相,分管六部。
陈蘅道:“令皇家送来的,元芸姑姑帮我选罢。”
元芸欢喜地应声“诺”。
丽君小心翼翼地带着人捧入嫁衣,又将九套头面整齐地抬入后殿。
圣女如何高贵,当如他们大家族的深闺娇女。
陈蘅道:“此女身系青气血脉。村头有一座修建千年的石桥,桥畔有一个土地庙,那土地石像有真人大小,刻得栩栩如生,在土地庙的旁边,有一块石碑,上头写着‘石桥村’。”
元彬与行云使了个眼色,二人齐齐敬惕四下。“另一个呢?”
陈蘅收回古钱,心里默诵了一遍占卜咒,一把掷下,“这位圣女在神木城的西北方向,住在一处破旧的小巷子里,年方九岁,她没有父亲,只有一个母亲。她母亲很病弱,靠织布、刺绣为生。”
陈蘅连挽了几个手诀,定定地看着古钱,里面的图像隐约,这是旁人看不到的,唯她能看到,“你们别说话,我搜看不到那条街巷的名字,有邻家上门探望……”
朦胧的影像中,她看到一个妇人提着只篮子,里头装了十枚鸡蛋,“白露,白露……”
九岁的小娘子正坐在窗前绣花,从屋子里出来,她甜甜地唤了一声:“张大娘!黄大嫂!”
“白露,听说你娘病了,我们过来瞧瞧,这是自家养的母鸡生的蛋,给你娘补补罢。”
“谢张大娘!”
黄大嫂道:“这是黄大兄从河里捕的鱼,给你娘熬汤罢。”
“谢黄大嫂!”
两人站在窗前,看了眼一脸憔悴、苍白的妇人,轻叹一声,“白露娘,好好将养着,你这是累着了,多休养几日许就好。”
“是我拖累了白露,要不是我,呜呜……咳咳!”
许就不用累得这孩子如此辛苦。
张大娘道:“有什么难处,与我们说一声,我们定会帮忙的。”
几人寒喧了一阵。
而陈蘅的周围,静寂得没有半点声音。
张大娘、黄大嫂出得茅屋门,低声道:“唉,原是金枝玉叶的贵女,许的亲事也是极好的,丈夫一去,又被人陷害,落到比我们平民还不如的地步。”
“白家人是怎么想的?白露娘这样贤惠的女子,怎么可能干出与人私\通的事。”
“我可听说了,这是白家嫡脉三房的兄弟为了夺家业,故意诬陷她,偏她娘家继母当家,父亲不管,两个弟弟又不是一母所生。白家三房嫁了个嫡女儿给她弟弟为妻,武家就说不认她这个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