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原说好他尽早登基,因陈蘅受伤中毒,他顿觉无颜面对妻儿,誓要除掉慕容忻,登基仪式也因此延后。
崔珩来寻慕容慬有讨好之意,更有想为自己谋一官半职的意思。
朝代更迭,而他没有任性的资格,家中若不能有人入仕,就只能任人践踏。
“崔郎君曾是长安六杰之一,才华有目共睹,你是想通过科考入仕,还是通过引荐入仕?”
崔珩又是一拜,“还请太子殿下指点。”
慕容慬道:“若是通过科考入仕,更为名正言顺。因你有才,就算是引荐入仕旁人亦不会非议。”
他要抬举的人,还没会非议。
通过科考,若是考到好名次,不但可以名动天下,也能步步高升,可按照北燕朝廷的习俗,入仕之后,名次靠前的要入各部院做两三年的庶吉士,之后再由吏部进行考核,成绩优良者可去地方做知县,若成绩平平只能做县丞、主簿等从七品、八品的小吏。
但若引荐,他的引荐人定是太子的心腹,入仕就能谋到高位,但因是引荐入仕,才干自会受吏部与都察院官员质疑,考核之时亦更为严苛。
两种方式各有各的好。
北燕亦在从世家引荐官员入仕转为科考入试,听说往后武将、武官也要走科考,是四年一次的武举人、武进士考试,不仅要考文,还要考武功。
崔珩为难地道:“原想参加科考,只是错过了今岁的乡试秋闱,无法参加明年的春闱。”
慕容慬道:“这有何难,本王给你一封引荐信,你且去燕京先住下,待春闱开考,你拿着引荐信去太子宫寻太子詹事,有他领路,你自能进入试院。”
“小人多谢太子殿下。”
御猪打听消息回来,低声复道:“属下打听清楚了,正是裘骥给郑大耳出的主意。”
“他既如此爱出主意,奉本王口谕,就说裘骥克妻,莫静之克夫,为护无辜女郎,为保天下男人少被克死,本王将莫静之赐嫁裘骥为继室。”
裘骥敢猜踱他的心思,他就将莫静之赐他为妻。
不管裘骥所求为何,算计到他头上,就得担下这责任。
慕容慬最大的不喜,是莫静之算计陈蘅负伤中毒。
这位将军的浑号叫“震耳钟”,难道是那位,来自山野,早前是个屠夫,因为从军立了军功,一步步从士兵做成了副将军。此人是个地道的北燕人,会几下拳腿功夫,以力大、声大而闻名,据说有一次交战,他一嗓子震出来,吓得敌军将领的战马调头就跑。
他家中有老娘,膝下有三个儿子,因是后来发迹,家里被燕京权贵所不喜。
慕容慬不让他娶莫静之,定是怕莫静之算计了郑家。
他既不想莫静之痛快,又不想莫静之过得太遂愿,自然是嫁一个越复杂,又规矩最多的人家为好。
崔珩灵机一动,揖手道:“太子殿下,这莫静之是杀是留?”
慕容慬道:“死罪可免,活罪难逃。夏候如意是大统帝之女,本王原没有杀的道理,就是想借今日的事,吓吓莫静之,让她尝尝,自己的性命掌握他人之手的绝望与不安。”
他这是在戏莫静之!
莫静之自恃才华横溢,处处算计,他就要看看,当她的命运不被自己所握,莫静之又会做出什么事。
要杀一人,太容易。
但,他想要莫静之生不如死。
莫名的,慕容慬就想这样做,仿佛不这样,就难消心头之恨。
他从来不曾像现在这样厌恶一个人,厌得恨不能令对方生不如死。
证明了这点,崔珩道:“眼下,有一个人,倒适合许配给莫静之。”
“谁?”
“左丞相的表弟裘骥,在军中为将,此人性子孤避古怪,其母自恃为大家出生,规矩极重。
裘骥认为男儿当志在仕途,极少过问家中事,其母年轻守寡,颇是看不中儿妇。前两位儿妇,都被裘老夫人给折腾死了。
他为逃避再娶第三位,效力军中。”
慕容慬道:“此人怜香惜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