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七十一章 必为案首

陈蕴不紧不慢地问:“父亲不入仕,甚至不让你参加科考,你是不是在怪我?”

陈阔不语。

舅父谢霆应考了,崔珩也应考了,前晋的贵族,这么多的人都愿意效力新朝,为什么父亲就不同意,还不许他应考。

他想考秀才,一旦他考中秀才,家里的田庄税赋就能少些;他还想考举人,可是家里的余荫早前是陈留太主,现在是姑母与二叔。

“父亲,光宗耀祖是每个男儿的梦想,儿子也是如此。二弟自小就有读书天赋,你为了不让他入仕,不让他去医族学艺,他至今也不能释怀。失之毫厘,差之千里。”陈阔的语调不紧不慢,“朝代要重评世族世家,若是陈家失了这次机会,往后……”

“往后为父就是陈氏的罪人?”陈蕴苦笑着。

他原以来自己可以避居一隅,安享太平,可现实却是一步又一步地紧逼。

他长长地叹息了一声,“为父一生万不会入仕,上回你四表舅的话,我亦听进去了。阿阔,若你科考成绩太差,可别说自己是永乐陈氏的后人。我的儿子,若应童试,必须是案首!”

陈阔眼睛一闪,“父亲,你真的应允了?”

不会睡一觉起来又改变主意罢。

祖母劝过,母亲也劝过,谢氏一劝,陈蕴就发火,说谢氏嫌他是白身,夫妻少不得又要争执一场。

但现下,世事逼人,他不得不退让。

他不想让儿子怪他。

既然陈阔想入仕,且由着他去。

整个永乐府的读书人,谁不是以抱着入仕为目的的。

陈阅此刻立在书房外头,静静地听着里头的对话,待陈阔出来时,快奔迎了过来:“长兄,父亲是不是应了?”

“是,父亲应了,父亲同意我们可以参加科考。”

陈阅欢喜地蹦跳起来,“这才对嘛,读书人不参加科考,这书不是白读了,不参加科考,谁知道自己的学问如何。”他尖着嗓子道:“父亲没参加过科考,不知道从童试、乡试再到会试会考到什么名次,舅父差一点就掉同进士。”

“舅父不是差一点,我听人说,原就是同进士,是陛下瞧着太难看,将他提到进士后头的。”

他们家可不就有三人入仕了。

莫三舅呵呵一笑,“钱知府冷不丁如此一问,老朽如何知晓,你不妨细细讲来听听。”

钱武就说燕京故人说了那么几句话,没提是杨瑜说的。

莫四郎眼珠子传了又传,上次回来时,他听柳仲原也提了一句,好像是说:“陛下要重定世家?”

他当时正要问,柳仲原就说了句:“永乐府莫家首当其冲。”

他还觉得奇怪,现在听钱武这么一说就明白了,莫非朝廷评论世家的规矩是一家出了三个入仕官员。

钱武眼睛一转,就留意到莫四郎似心下了然状,揖手道:“莫四爷往后就与本官同朝为官了,还请赐教。”

“钱知府这话言重了,我能有甚赐教的?”

“莫四爷,同为永乐官员,当知无不言。昨日,我听小儿言了此事之后,百思不得其解,故特意登门求教。”

这莫四郎的性子像了莫南,嘴又严紧,等闲人根本问不出他的话。

倒是莫十郎想了良久,“难道柳仲原那日说的事是真的?”

钱武问道:“何事?”

莫十郎有些迟疑。

他能猜到,为甚长兄却不愿说。

莫四郎道:“我们回来的途中,柳仲原提了一件事,据说是他从左相府里听来的,说新君有意重定世家,而这定世家的规矩似乎与以往不同。”

莫十郎道:“我侧面打听了一番,听说是世族,若一族超过五百人,至少得十人入仕,或二十个举人或八十个秀才,才配称为书香世族;若是世家,二十岁以上的男丁不得超过十人,至少得三个入仕为官,且有书香底蕴;若为大世家,得家中有爵位,更有底蕴根底。”

重定世家……

消息传出,恐怕各家就要开始争斗名额。

成为世家,不仅可以留名,更能奠定基础。

钱武倏然开朗,揖手道:“多谢二位开解。”

寒喧了一阵,他告辞离去,回到府里不久,就请了钱文来说话,家中算是钱武,不多不少,正好有三个人入仕,两房合一家亦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