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着地,就问道:“那人是谁?”
门丁道:“是二姑太太回来了。”停了片刻,方答道:“从吏部过来的官员,颖川县人氏,说是来给钱知府送升迁文书的,随道来我们府问问,有没有捎给皇后娘娘的东西,这不老夫人与莫老太爷拾掇一大车的东西让他带去了。”
陈薇急道:“给长姐捎东西,怎的不告诉我,难不成我苏家就备不出礼物来?”
“老夫人要陪客人说话,又要问二老爷、皇后娘娘的近况,这一时间将二姑太太给忘了也是有的。”
老夫人忘了,她亲娘怎么能忘。
陈薇心下有些不快,径直去了瑞华堂。
莫三舅正与莫氏在说话。
李姨娘坐在莫氏身后,如同一个隐形人,只听不语。因着陈薇嫁的婆家好,李姨娘穿戴也甚是体面,有时候还帮莫氏带孙儿孙女。
陈薇进了花厅,福身道:“见过母亲、三舅父!”又与生母行了个半礼。
莫老夫人道:“听说冬月时,你们苏家就送了节礼入京,我就没传话问你。”
陈薇愕然道:“苏家给长姐的节礼也送过了?我怎没听说。”
李姨娘斥道:“素日还说,你在帮你婆母打点苏府上下,难不成这事还有假。冬月时,可是浩浩荡荡送了好几辆马车的东西出城。”
送了东西出城,可未必就是有她家亲戚的份儿。
弄不好,就是翁爹送去给大伯兄打点仕途的。
为了做官,翁爹已经魔障了,大笔大笔的银子往外头撒,自家织出的上等锦缎,她没得一身,就全给他送人了。
陈薇道:“不是送给长姐的节礼,是送给大伯兄的,前儿家里还说,待翻了年节,织造坊出的精致锦缎由我带着去探望长姐,若真送了长姐的礼,哪有让我再送一次的道理。”
莫氏心头警惕,苏坊主算得门清,从不做亏本的买卖,备礼让陈薇去见陈蘅,肯定不会是什么好事。
早前苏坊主为嫡次子求娶陈薇,只当是好的,后来在一旁瞧得久了,才看明白苏坊主就是个老人精。嫡次子苏绩虽谋了小吏一职,实则资质平平,性子也是唯唯诺诺,不如嫡长子有才干、有主见、学识。要不是早前在永乐府谋了个小吏,凭苏绩那点能力,入仕很难。
莫氏问道:“好好的,苏家让你去燕京作甚?”
陈薇觉得这是自家人,说了也没甚,“不就是为了世家的名头,我们陈家、莫家各占一个,而今袁家也有一个。翁爹急了,说苏家一定要成为世家,让我带了厚礼去找长姐说情。”
三姑娘乐意了,只一味的奉迎讨好,颇让莫氏瞧不上,用了好些日子,才将三姑娘身上那股子奴婢气给改掉了。
这会子,三姑娘正指挥着侍女给莫氏预备热水。
莫松大娘进了瑞华堂,“禀老夫人,燕京来人了,自称是吏部官员,姓周,要拜会老夫人。”
莫氏凝了片刻,是陈葳带来的消息,还是女儿的,“去把大公子唤来!”
莫松大娘道:“不……不请大老爷。”
入乡随俗,以前是称郎主,而今随了北燕的规矩,都称老太爷、老爷、爷、少爷了。
莫氏道:“那个迂腐书呆,请了他来,他还不得把人给得罪了。叫阿阔就行,莫让大老爷出面。”
对于长子那性子,莫氏也是无语了。
只要不捣乱就行。
陈阔要来,陈阅听说来了燕京的客人,也跟着出来见礼。
周兴打量着陈府,府邸的建造颇有底蕴,前朝的颖川陈氏嫡支,如今是永乐府陈氏,皇后娘娘的娘家,也是当朝权贵。
而今,陈氏一门两爵,成了北燕真正的名门世家,加上前朝的底蕴在,这个以武征战立功的名门又有书香底蕴,非寻常门第可比。
两个侍女恭敬地奉了茶点。
莫氏道:“大人在吏部为官?”
“回老夫人话,下官是吏部做七品主簿一职。”
“大人年轻有为,委实不易。”
周兴笑道:“下官亦是永乐府人,只不是府城人氏,是颖川县人氏。”
永乐邑改制成直隶府后,邻近数县也归入永乐府所辖,建府城于永乐县。
莫氏点了点头,“哦”了一声,“大人从燕京来,皇后娘娘可好?”
“娘娘凤体安康,一切皆好。”
莫氏想到陈蘅,这一去有几年没见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