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九章 《我的世界编辑器》的真面目

那就是即要利用编辑器,又要将之挣脱,最终以更强的自己的状态,重新去融合它。

那个时候,就不再是自己受到编辑器的局限,而是它将仅仅成为郝方用来创造和毁灭的工具。

想一想吧,真正利用轮回眼的阴阳遁,将所有模组轻易完全创造出来的情况。

“不过,现在我只剩下一个问题,编辑器它的诞生过程是怎么样的?”郝方不由沉思。

知道它是什么,但仍旧需要考虑,它究竟怎么诞生出来的。

回想着当初的状态,手机爆炸……出现黑洞……时空缝隙……

难道是——

郝方心中灵光一闪,有了一个大胆的猜测。

那就是——微型黑洞!

所谓的微型黑洞,那是史蒂文·霍金黑洞论中的一个假设,说宇宙一开始就有很多微型黑洞,大小是一粒米的大小,而质量是地球的几百倍,一般相当于木星的质量(地球的318倍),如此高质量聚合在这么小的空间,可以不释放任何被它吸收的物质,所以就说是黑洞。

据说,通古斯大爆炸一种说法就是小黑洞引发的。

如果说,手机爆炸之前,它的附近出现了一个微型黑洞的话,那么就有极为微小的可能性,使得手机爆炸的反应,引发出微型黑洞相应的连锁反应。

如果觉得手机爆炸那么弱,怎么可能引发微型黑洞的反应。

那么,郝方大胆的假设,若是在那个还有更微小的机率,正好让手机爆炸撞上一个球状闪电呢?

球状闪电,俗称滚地雷。通常在雷暴时发生,为圆球形状的闪电。这是一种真实的物理现象。它十分亮,近圆球形,直径约15至40厘米不等。通常仅维持数秒,但也有维持了1至2分钟的记录。颜色除常见的橙色和红色外,还有黄色、紫色、蓝色、亮白色、幽绿色的光环,呈多种多样的色彩。

球状闪电的危害较大,它可以随气流起伏在近地空中自在飘飞或逆风而行。它可以通过开着的门窗进入室内,常见的是穿过烟囱后进入建筑物。它甚至可以在导线上滑动,有时会悬停,有时会无声消失,有时又会因为碰到障碍物爆炸。

球状闪电是形成雷电的电动趋势,在半击穿空气时产生的空气离子球。它其中携带能量,包裹相对稳定。当有导体破坏它的平衡时,它会和周围的空气中和,并释放出能量。

郝方现在回想起来,就总觉得当初手机爆炸似乎相当不正常,似乎反应有点过大。

一瞬间,就爆炸出了黑洞,这又怎么可能?

如果是同时出现球状闪电和微型黑洞,就才有可能真正产生连环反应。

而球状闪电吸收了手机爆炸中的数据,又撞入了微型黑洞之中,结果就有了最初的情况。

据说,奇点是时空无限弯曲的那一个点,科学家认为奇点存在于黑洞中央。

所以说,球状闪电带着手机爆炸前正运行着的《我的世界编辑器》数据,撞入微型黑洞中的奇点之内,结果会是怎么样呢?

我的世界编辑器,它究竟是什么?

郝方一直对此报有疑问!

这确实是他所创造出来的,但从来没有想过它可以得到具现化,成为一种真实的存在。

那么,它到底是怎么诞生的呢?

以前只能感知,却不能洞察和透视,但现在有了白眼,完全已经不同。

透过白眼去看,郝方已经发现了,原来编辑器是这么回事。

它居然是——奇点!

倒不是真正的奇点,而是由数据所组成的虚拟奇点!

奇点是一个密度无限大、时空曲率无限高、热量无限高、体积无限小的“点”,一切已知物理定律均在奇点失效。

郝方正因为发现,自己已经如此,还无法观测,就完全明白过来。

至于说,为何知道它是由数据所组成,只要看到它的外形就懂了。

它的形态表现,非常清楚明白。

那就是——0!

0为一切的起始,它就是一个圆环,还代表着循环。

郝方可以发现,这个奇点无法被观测,但它却是不断有数据流涌入,又不断有数据流涌出。

而这些数据流主要是由英文与数字所组成,只是看上去相当微小。

这种数据流无处不在,它环绕着郝方整个身体内外,还与原界紧密相连。

甚至于,还有一条条线连入虚空之中那般。

这就是编辑器的真面目!

说它是奇点,实际上也未必就完全是奇点,只是一种形容罢了。

除此以外,郝方感觉没有任何字词足以形容它。

他已经完全感觉到,自己的整个身体就是由数据流所组成,不过却被大量真实的填充物所补充,所以具备了真实之形体。

这让郝方明白,自己的下一步真正的方向,实际上就是脱离编辑器的这种模组之力,利用轮回眼的创造,将自己真正创造出来,脱离出模组的限制。

只有如此,他才能超脱出模组的局限,从此真正超脱出火影设定的局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