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机载干扰器第一次投入到大规模现代战争,也是人形机甲取代旧时代武器,取得优势主导权的成名之战。
在持续36小时的麦加攻防战中,由机载干扰器散布的高浓度晶体粒子,瞬间瘫痪了海湾宗教国联军的雷达对空防御体系,接着机甲犹如天神降临一般,开始对整个敌方阵营进行扫荡。失去制导能力的联军战机纷纷哑火,而人形兵器的高机动性,使地面坦克彻底沦为摆设,它们疲惫奔波于各处战场点之间,却连联邦机甲的影子都没摸到,最后防线后撤时,反而被迂回至前方伏击的机甲群全数歼灭。
这是新型人形兵器的胜利,也是信仰金钱的联邦、对信仰神明的宗教国度之胜利。战后部分宗教国一直处于混乱状态,战火硝烟四起,而联邦则凭借战争期间的军工制造业,和掠夺来的大量资源财富,成功转嫁矛盾,顺利渡过经济危机。
关于这段历史,课本上描述不多,只匆匆一笔带过。可在联邦海军军官学校里,这却是一个非常典型且充满争议的案例,常常作为课堂上的讨论内容,被教官和学员重点提及。其争议点就在于,如果当时不使用机载干扰器,联军雷达一切正常,那么人形机甲还能不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战果?如果正面对抗,又该如何布置阵型与战术?
谢琳很少参与这种讨论,她更愿意把时间放在案例的详细推演上,比如双方对攻防时机和节奏的把握,兵力调配与作战补给,等等。所以李智秀一提及干扰器,她马上想起了一个忽略的问题,问道:“量子通信呢?”量子通信(不包括光通信)是麦加攻防战中,联邦所采用的一种通信技术的总称,可以在高浓度粒子干扰下,强行打通一条封闭隧道回路,从而进行一定距离的强制通信。
李智秀摇摇头:“根据现有科技,远程无线量子传输必须有完整的闭环结构,需要多颗专用卫星或地面基站配合。女武神号条件不足,单凭本舰现有设备,根本达不到最低配置要求……不过从这个距离,光学雷达应该可以观察到火卫一的动态。”
谢琳沉默了一会儿,缓缓说道:“那就使用光学雷达。”
自遭遇异种生物开始,她心里便有诸多疑问一直挥之不去:克鲁姆洛夫基地从开工到正式投入使用,期间经历近二十年光景,若是那些不知名生物很久以前就在火星附近徘徊,那么它们知不知道火卫一上也有人类驻军?按照女武神号的遭遇判断,对方似乎对人类怀有莫名敌意,那么它们下一个、或者前一个攻击目标,会不会就是火卫一?它们是如何做到反引力悬浮的?火星地震又跟它们的出现有什么联系?
种种悬而未决的疑惑,使谢琳不得不加倍小心,她肩头承受着千钧压力,唯恐自己一个指挥失误,便引得所有人坠入万劫不复的深渊之地。因此在李智秀输入火卫一相对坐标,调整光学图像后,她立即下令星舰缓速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