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简直是畜生不如!

“法律是法律,现实是现实。”好钢说,“可能千百年都是这样的,做女儿的也都能接受。其实呢,他们也没有多少遗产可继承的。但人家也以这个理由,不让老人过去长住。就算女儿有这个心,也会遭到婆家反对的。为了息事宁人,只能看着老母受苦了。”

说话间,车已拐进一个村子,在一家门前停下车。好钢大嫂已经在门口迎接,见到小雪,连忙迎上去,拉着她的手:“妹子,这一路可辛苦了。”

进了屋,又是一阵寒暄。说起关于办丧事的误会,大嫂听了也是哈哈大笑,甚至笑出了眼泪。等笑够了,大嫂一边擦眼泪一边说:“别人家的老人去世,却在自己家里办丧事,听起来是有点不可思议啊?但咱这里呢,有个说法,家里的房子,‘宁可给人停丧,不能给人成双’……”

“这个‘宁可给人停丧,不能给人成双’,是啥意思?”小雪没明白,忙问道。

原来,农村里,有不少“禁忌”,特别是一些老年人,经常会说这个不能做,那个不能做,这句话不能说,那句话不能说。比如本地有个俗话,叫做“宁可给人停丧,不能给人成双”。意思是说,宁可把家里的房子借给别人用来停丧,也不想让外来的夫妻同住一屋。老辈人说,这是从古代就传下来的。‘给人停丧’,反应的是人们对生命的一种敬畏之情,因为人死了,就意味着新生命的到来。如果让别人用来停丧,会给自己家庭带来好运气的。而‘不能给人成双’,就是说不能留外人夫妻在自己家里住宿,否则会很晦气。就算是自己家的亲闺女也不例外,已经出嫁的女儿也算是外人,回娘家住时,同样要和自己的男人分房住。总之,一句话,为逝去的人办理丧事,能够聚集房屋的福德,而为外来夫妇留寝会损耗这处房屋的福气。

“啊,我怎么没听说过呀?”好钢奇怪地说。

“这都是老一辈人的说法,只有他们才会讲究这些。再说了,你很早就离开家了,哪会知道这些,就连我和你哥,也是第一次听说‘给人停丧’呢。”大嫂说,“不过呢,咱爸也说了,这二爷爷也不是外人,总不能让他成为孤魂野鬼呀!他是我们的长辈,他家儿子不管,我们管!”

“那他儿子平时对他不好,也就算了,这人都死了,也不管吗?”小雪仍然不解。

“哎呀,这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大嫂解释道:二爷爷有两个儿子,一个住在本村,这是三叔。一个住在外村,这个是四叔,当时因为穷,娶不起媳妇,就‘倒插门’到外村。其实,现在条件好了,基本上家家户户都住了楼房,可这二爷爷仍然住在破房子里。由于年久失修,前几年倒塌了,连个住的地方也没有了。村委会便做工作,让两个儿子轮流照顾,开始是一轮一年,后来改为半年,再后来,就改为一个月一轮了。这人死了,他自己没有房子,大婶不让停尸在家里,那四叔在外村,更别指望了。

好钢还是不甘心,又喊四叔,也是没有回音。这时,小雪看到二楼窗前,有个五六十岁的男人,应该是四叔,往这儿望了一下,立马又闪开了。

“算了,别喊了,他们不会应声的。”小雪说,“咱走吧,再把二爷爷送回去吧。”

三人上了车,很长时间都没说话。对刚才发生的一幕,真是无语呀!

直到回到村子,把二爷爷送到三叔家门口,好钢下车,敲门,屋里没人回应。待了许久,也不见人影。不能把一个老人扔到这儿不管哪,没办法,好钢和小雪只好把二爷爷带回到父母家。

父母见到好钢和小雪,自然特别高兴,但看到二爷爷也从车里下来,觉得很奇怪,听到好钢的解释,父母只摇头,骂道:“这天底下就没见过这么不孝的儿子!”

好钢爸安排二爷爷晚上就住到家里,让好钢妈把客户收拾一下,明天一早好钢把二爷爷再送到四叔家。

二爷爷忙说,你们不用麻烦了,我晚上再到老三家,他们一会儿就可能回家了。

好钢父母勉强留二爷爷吃了晚饭。吃过饭,二爷爷就走了,说现在老大他们该回来了。好钢和小雪说行李就放到车上,二爷爷说不行,里面还有铺的盖的,不带走晚上就没得睡的了。

见老人这么执着,就由着他吧。不过,好钢还是告诉二爷爷,明天上午九点,送他到四叔家。

好钢和小雪同父母聊了一会儿,说再到大哥家去看看,把给大嫂和侄儿侄女的礼物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