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泡好后,捞出来沥干水分,加适量生油、盐和薯叶汁拌匀。也挺有些家喜欢加点花生、红豆、饭豆或黑糯米等拌在山兰糯米中,但添加这些花样的粽子须得当天吃完,海南的天,隔夜容易馊。
准备工作做完,就该捆扎了。如果用柊叶,需两张叠一块,在中间围成个漏斗状,先加一把糯米,依次放入猪肉、半个咸蛋,再加入适量糯米,将这些配料盖严抖实,将粽叶四沿向中间折回,层层包裹住,最后用麻绳扎紧即大功告成,一般一个粽子四两左右,也有人喜欢包大粽子,也是随性。
炖煮粽子一般用柴火慢煮最好,煮一锅粽子得花5小时左右。把粽子放进锅,加入清水,以漫过粽子5厘米为宜,大火煮开转小火炖。
说到煮粽子便不得不提到如今堪比黄金的花梨木。乐东是中国的花梨之乡,花梨木只有在这片土地才长得最好。小时候这东西并不值钱,山林里的花梨木比比皆是。
除了做家具备用,很多人家会准备一些花梨木头,特别是那种纹路细密,如今一木难求的樱子木块,为的就是在端午节煮粽子时烧火用。这种价值连城的木块木质坚硬、油量足,火势还不太旺,不仅耐烧,着火后还会散发出一股香气。所以只要先把水用大火煮沸,然后往炉膛塞两块花梨木块,就可以放心睡觉。等一觉醒来再看,嘿,粽子煮好,炉膛里的花梨木还在不紧不慢的烧着呢!回头一想,当年吃的粽子可谓价值连城啊!
说到花梨,我想起当年的往事。有一回我亲表哥,就是我父亲大姐的独子,因赌博被人包猪脚(设套),输的无奈,动了公款,被人发现后,一把鼻涕一把泪找到我父母。出于怜悯,我父母变卖了收藏多年的二十多颗花梨木,凑了三千块给我表哥还了债。回头一想,这些木头要留到现在,那得价值几何?
粽子煮熟,也不急着捞出,乐东俗话“热饭凉粽隔夜狗肉”,对于狗肉,在下不吃,所以不介绍了,米饭热着吃,全国都差不多,只是粽子,乐东人要让粽子在汤锅里放凉了再吃,为的是让罗马猪肉和蛋黄的膏脂与山兰糯米的细腻香滑完美的融合到一起,忙活两三天,就为将粽子送入口中的美妙感觉!
乐东粽子让不少人着迷,曾经有一行走江湖买膏药的大仙,因在乐东县城尝到这里的粽子,竟贪恋这美味而足足在此逗留了年!
吃过粽子,口留余香,大家恋恋不舍的上了车。由于时间紧迫,下午除了参观毛公山,还得返回三亚,山长路远,想带他们县城走走,
一来时间来不及,又怕遇见熟人,于是只能车游这个小县城。
我让老蓝顺大街往前开到永明桥,又让大家匆匆照相。乐东县城依山傍水,海南第二大河就穿过县城。昌化江是乐东的母亲河,河面宽广,两岸风光旖旎,它也是乐东的重要水源。学生时代我们常在河里嬉戏,有几次为横渡宽阔江面还险些丢了性命,但这里还是留下了我们青春的欢声笑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