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身世之争,众说纷纭

策马战秦川 林暮烟 3214 字 2024-04-22

不料,大臣们都未曾在秦桑脸上找到一丝落寞,她只是那样静静的站着,就好像周遭的一切都与她无关似的。

待众人走后,太子才深深叹了口气,缓缓从地上起身。回身见秦桑还在等他,便轻轻朝她笑了一下,随她一同向殿外走去。

到大殿外,上了马车,太子也不忘出言宽慰。

“秦公子,你莫要担心,父皇虽然还未做决定,但他向来不是庸主,定不会将秦川统兵之事视作儿戏。现在他已知道你的能力,定会做出一个正确的选择。”

说完,他倒更像是在说服自己似的,重重点了点头。

秦桑见他这般担心,心中更是觉得他将来若是登上皇位,定是一位心怀天下的明君。

她笑了笑,反倒是伸手拍了拍他的臂膀:“太子殿下不用心急,成与不成,也要看天意。”

太子见她反而宽慰起了自己,也是恍然一笑,接着说道:“其实,父皇并不是一位看重出身的人。你应该知道,我的母后,出身也并不高贵。”

说到这里,太子的眼中闪过一抹淡淡的忧伤,但他很快便收起了情绪:“并且,如我母后一般的出身,在后宫里也并不少见,你可知道陈妃娘娘?”

秦桑微微一怔,陈妃……好像从前师兄也曾提到过,但应该只是一句带过,也并未多说。

秦桑摇了摇头,表示自己并不记得。

太子点点头道:“这位陈妃娘娘,入宫以来一直颇受父皇宠爱,她在入宫之前,也只是一个平民。她与父皇的故事,在民间也算是个传奇,回去后,你不妨问问应公子。”

秦桑点了点头,她知道,这些事即便再传奇,以太子的身份也不好多加妄议,这些东西,还是向师兄询问更为妥当。

她看着眼前的太子,心中对其好感倍增,这位太子全无纨绔子弟的样子,对所有礼仪分寸都拿捏的极为妥当,果然是个太子的不二人选。

一路上,太子也未在多说什么,两人只是静默着,思考着各自的心事。一直到了城东松雀府所在的街口,马车才停了下来,秦桑与太子就此告别,回到了府中。

进了府,看见应清果然又在打理他的花花草草。虽然已是初秋,又连日阴雨,但还是有些应时的花开得正好。秦桑看见这满园的红花绿叶,心情也随之好了不少。

见秦桑进门,应清抬眼笑道:“如何?”

秦桑耸了耸肩,倒是显得极为轻松:“如师兄所料,文武百官对我这身世,皆是嗤之以鼻。”

应清倒也没有惊讶,呵呵一笑,想到秦桑尚未进食,便回身吩咐小仆去端几盘点心。

吩咐完,便随秦桑一起进了书房,倒了两杯茶,在案几边坐下。

恒王听完秦桑的话,不知心中是何滋味,他细想了许久,仿佛有一丝别样的情绪,占据了他的心头。

过了好一会,他才沉声道:“秦公子对此战的分析,果然透彻。”

接着,他便拾起了起初的考题,接着问道:“那么依秦公子看来,若是当日是你领兵,你将如何应对?”

秦桑微微一笑,终于还是要面对这个问题了。

世间哪有什么“若是”,今日在这朝堂之上,自己便是巧舌如簧说的天花乱坠,也无非就是被别人当做无稽之谈。

那倒不如,不去谈及这个“若是”。

“回禀陛下,此时渝州已失,草民再如何分析当时的情况也不会再有转机,所以草民从未将自己放在宋将军的位置上考虑过此事。草民只知道,眼下当务之急,是依据渝州现状,做出应对之策,夺回渝州。”

殿中鸦雀无声,大臣们没有了丝毫动作。

恒王脸上终于露出了一抹不易察觉的笑意,他知道,眼前这个少年,绝非等闲之辈。

他甚至生出了一丝希望,也许真的如他所说,有他带兵,秦川或许能够夺回失去的那些城池。

“好!”恒王扶座起身,两步迈至台阶边缘:“秦公子果然胸有韬略,这宫殿虽大,却还是束缚了公子的手脚。想必,疆场之上,才是公子该去的地方。”

此话一出,文武百官皆是反应了过来,皇上这……是要令其领兵了。

“陛下!”

此时,相国大人董彧却是清醒至极,他大步迈出,拱手跪地:“还请陛下先听老臣一言!”

恒王见董彧跪地,对他即将要说什么也猜到了几分,但毕竟他是两朝老臣,总不能直接叫人架下去,只好沉声道:“你说。”

董彧直起身子,语重心长的说:“如今看来,这位秦公子的武功谋略确实皆为上乘,但若是就这样令他率军出征,恕微臣直言,还望陛下三思。”

说罢,董彧深深叩了一首,抬起身接着说道:“暂不说这位秦公子是否真的有领兵之才,即便是他的身世,也还是未知。令此等来路不明之人统兵出征,微臣实在心中不安!”

董彧说完,一众老臣皆是举步上前,纷纷跪地:“请陛下三思!”

秦桑站在原地,心中没有丝毫意外。这本就是她与师兄在府中商谈最多的问题,她早就知道,自己是要面对这一刻的。

恒王见众臣皆是如此,虽有些愠怒,却还是克制住了,他看向秦桑,定了定神色,问道:“秦公子,在何处长大?又师从何人?”

秦桑没有犹豫,只按照之前在府中与师兄商讨过的那般说辞,坦然说道:“回禀陛下,草民之父原本是山中樵夫,后朝廷征兵,父亲便离家参军,在华阴一战中不幸殒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