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不说桩子娘这个人咋样,光说当初那些事儿,我二姑自己也有责任,要是她自己早些上门去解决问题,也不会落得像后面那种结局。”
“二姑有责任的事儿,凭啥都怪在别人身上?奶要闹,我们就让她闹,反正拽着道理的是咱。”
穆双双话是这么说,可两口子还是不放心。
陆元丰见状,出声道:“大山叔,四娘婶子,我倒觉得这件事儿,你们不需要太过忧心。
不管谁对谁错,孩子总归是没错的。双双建学堂,就是为了方便小寒和元宝,再有就是和两个娃儿一样,想去念书,但是觉得镇上太远的庄户人家。
这两个条件满足之后,我觉得不管是谁过来念书,咱们都应该是欢迎的。”
陆元丰的出发点是娃儿,这让穆大山和余四娘更加能够接受了。
穆大山道:“既然这样,那我们也没啥想法了,你们两个都忙了一天了,歇会儿去吧。”
余四娘也道:“是啊,你们两个从年前忙到年后,都没好好歇息过。
现在又碰上酒楼装修,学堂开学,这些都不是啥轻松的事儿,桩子娘的事儿,你们莫要放在心里了。”
穆双双点头:“那我和丰子去休息去了!”
说是休息,两个人又凑在一起,把上午的事儿,合计了一下。
酒楼的事儿,因为有于大海处理,两个人还能轻松一下,但是开张前,肯定不能懈怠,只要有时候,就要去瞅瞅,看看装修啥的,满不满意。
再有就是菜色定位啥的,都得亲力亲为。
和厨师孙大武约定的时间也近了,穆双双反倒有些焦急了。
隔两天就问陆元丰时间是不是到了,孙大武会不会因为武大郎烧饼卖了钱,又不来做厨师了啥的。
每次都能将陆元丰逗乐。
因为他见久了穆双双胸有成竹的模样,这般心底没底的事儿,陆元丰还是第一次见。
所以他总是安慰双双:“没事儿的,相信我,大武哥一定会来的。
他那个武大郎烧饼,也会跟着到咱镇上来的,我保证。”陆元丰将手举起来发誓道。
穆双双这才将心吞到了肚子里。
桩子娘说话的时候,眼睛是直视穆双双的。
这样一来,穆双双就可以知道,她在这件事儿上的态度是坚决的,不会轻易改变。
穆双双看着眼前的小老太,也挺无奈。
若只是老太太说的,一点地里的收成,兴许她还会要,可桩子娘送来的东西,分明就不全是地里的收成。
光是大米,就有两袋,也有两百来斤的样子。
换算成钱,最少是一两六钱银子。
再加上这些腊肉、鱼干,还有红薯啥的,兴许已经超过二两银子了。
二两银子,着实不是啥轻礼,特别是对庄户人家来说。
两个人僵持了下来。
桩子二哥出来做和事佬。
“双双姑娘,你先听我娘说说啥事儿,再决定要不要这些东西吧!”桩子二哥道。
“就是,你这丫头都不知道我这个老婆子是来干啥的,就拒绝我的好意。哼!不懂事的小丫头。”
桩子娘嘴里说着责备穆双双的话,可是眼神中,却没有半点责备的意思,她仍旧慈爱的看着穆双双。
“那您说呗!”穆双双无奈的笑。
“我是来向你打听、打听,我两个孙子能不能在你学堂念书的,还有我们村里也有四个娃儿的家里人,都托我过来问问情况。”
穆双双当初免费让村长的孙子来念书,换来村长帮着给附近几个村子的人都宣传一下她开学堂的事儿,并且由村长作保那不是骗人的玩意儿。
这样一来,附近几个村子的人,都晓得穆双双在村子里办了学堂的事儿,不过大伙儿基本上都是在观望的态度。
也就是说,要等别家确定了,自家才能去瞅瞅。
桩子娘晓得这个消息之后,立马揽下这件事儿,在村里帮穆双双宣传,好话说尽。
大禾村的村民不差钱的多,一年一两银子的束脩,对他们来说,根本不像二贵村的村里人那样,挤了又挤,节约了再节约。
加上桩子娘和村长都做了保证,也有几家人松了口。
听说今个学堂完工,就催促桩子娘过来瞅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