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山长

雾岚 异地他乡 2690 字 2024-04-22

不需要过多思考,也不需要反复确认,而是只要一上手,身体本能的就开始贴合着最自然最完美的方式,去完成一系列修行,就好像一位工作数十年的老手,本职工作已经是深入到骨子里的熟悉。

具体的体现就是:‘三十六口吞炁术’几乎不会在出岔子……

无名拳术已经可以贴合他的身体情况,完成最极致的血液沸腾和身体基础锤炼,而不损伤肌肉关节……

每一次吞吐煞气和抵消热量几乎能够达成一种微妙的平衡,以至于完成修行和恢复的时间,甚至可以精确到一分钟内……

也就是在这种近乎专注而沉浸的状态中,唐德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修行,借助着唐宅内浓郁的煞炁和‘三十六口吞炁术’的神奇,他推动着身体内的血液在进行一次次的净化和疏通。

虽然每一次进步都很微小,虽然这种进步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就是这种数量的积累,在达到某种程度后,必然会引起质的变化。

那时,就是唐德完成涤血境第一阶段修炼的时候,那也是他进行第一次蜕变的时间。

当然,修行的过程虽然还算顺利,但也并非没有磕绊,至少,唐德就发现了限制他进一步提升修行速度的瓶颈——食物。

‘吞炁术’带来的煞炁可以清洗血液杂质,但也会冰冻身体;而无名拳术可以让血液极致到沸腾,抵消阴煞冰冻的伤害,却又会大量消耗体能;而补充体能,就必须有高质量高热能,且富含营养的食物。

也只有有了充足的食物供应,才能提供足够的能量,让身体快速恢复,才能继续修行‘吞炁术’。

这是一个完美的闭环,也是修行中,周而复始的循环往复的过程。

唐德却发现,在这个过程中,他一次吞煞的数量其实还是可以增加的,无名拳术的招数也可以接着延续,但唯独体能恢复的速度受到了限制。

他曾经以为限制的原因是食物,这没错,有钱了可以购买大量肉食和蔬菜瓜果,吃起来确实对身体的好处不言而喻。

可这仍旧没有达到极限——哪怕他胡吃海喝,可肠胃就那么大,消化能力也摆在那里,自然不可能无限制的吞吃消化,以至于进步的空间仍旧有限。

这似乎又成了一个悖论,但其实这个世界也早早的给出了解决方法——既然食物吃的数量有限,那就提高质量。

于是,就有了药膳,以及依附着锐士发展起来的一个延续了近千年的职业——药膳师。

学院,于老师而言,这是教书育人之所;于学生而言,这是命运更改之地;于城市而言,这是人才培养的基地;于社会而言,这是推动进步的根基;而对于整个文明来说,这里是知识传承和历史记录的殿堂。

现如今,基本上每一座城市都会有一座属于自己的学院,源源不绝的吸引着城市内有些身价的人,将子嗣送进去进修,又不断的培养出各种人才,填充着社会。

这已经是很平常的一件事物了,大家都知道,可何曾有人想过,学院并非是自古都有。

在诸侯争霸时期,血脉和出生决定一切,普通人根本就没有上升渠道,也接触不到系统知识培养;而到了大秦王朝,虽然有了学舍,但只有官吏和军士子弟才有进入修学的机会,还得支付昂贵的费用。

直到大秦王朝末期,伴随着‘五感修行理论’的推广,和晶火科技的萌芽,致使生产力大增,社会对于各类人才的急需,才有了学院雏形的诞生。

不过,辅一出现,就因‘不论贫富,有教无类’的思想,触犯秦国官吏的利益,遭到了无情的绞杀,并直到焱武帝国一统,才得到承认。

而具体说到学院的缔造者,就不得不提一位传奇人物。

他学识渊博,近似无所不知;他实力通天,数十次逃脱大秦王朝的绞杀;他行路万里,脚步遍及已知所有的城市,教授弟子无数,甚至包括焱武帝国的开国皇帝。

他提出了‘五感修行理论’,不仅统一了各种修行的道理,更扩展了锐士的路途和方向,从而形成现如今百花齐放的修煞之途。

他更是创造了以‘己身感知,以晶核驱使,利用万物本性,而达到效果’的晶火科技,并由此形成了一种新的职业——学士,建立了学城。

他更发明了‘炎火穿梭阵’,间接推动着大秦帝国,这千年皇朝的毁灭。

他也是第一座学院的创始者,是后世无数学院的膜拜对象。

他没有名字,不知来历,却被他们的徒子徒孙们亲切的称呼为:山长。

山长,这是一位用一生书写传奇的男人。

……

最初,唐德想要去学院学习,是因为他对超自然力量的兴趣,也是因为只有学院才培养锐士。

可现在,他已经有了‘三十六口吞炁术’,也相信唐宅内的书房里,那些看不清字迹的书籍中,不会缺少修行法门,但他仍旧向往着学院,并积极的为求学做着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