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无名的老者

纸扇绝色杀 我爱面条 1395 字 2024-04-22

或许这就是最古老的那种民宅,都那么矮小,当然这不能去比较那些王公贵族的大房子,那是另外一回事了。

当街的一楼,是一个只有六七平米的房间。冲着街面,是一个小小的柜台,柜台上放着一些竹子编制的簸箕之类的器具,还有一些小竹片,还有一些白色的纸张,也有一些丝绸之类的布料。

房间的四壁,整整齐齐地挂放着很多打开的折扇,大多数是白色的素扇,也有几把已经画上山上花鸟鱼虫,或是已经书写完毕的书法。

一个精瘦的老人?安静地坐在柜台后面,真正制作一般纸扇,准确地说,真正制作一把纸扇的扇骨。

经朋友介绍,这位老者就是当地最手艺最好的制扇艺人。

郑天地一眼就看出这位老者房间里的扇子,件件都是精品。这和文物市场旅游区摆摊的那些完全不同,看似普通,但是仔细打量,会发现每一把扇子的每一处地方都经过精心打磨,而且,最关键的是,每一把扇子都不一样。

而且,对于眼光有感觉的人,就算不细细观察,也会感觉到这些扇子活灵活现,不会认为它们只是些日用小物件,会感觉到它们都也生命,有灵性。

“老先生,您好啊!您做的扇子很漂亮啊!”郑天地主动向老人问好。

“嗯。”老人只是嗯了一声以示回答,始终练头也没抬一下,仍然专心致志地做他手里的扇骨。

老人的双手看起来特别细长,特别干燥,似乎没有一点水分,仅仅从他的双手来看,就完全可以判断他年事已高,而且高得超出常人的想象。

之前就听朋友介绍过,这位老人没有一百岁,也有九十九岁,附近的人都知道本地有这样一位寿星,可是,他的双手又是那么灵活,在制作那些扇骨时,他的手指表现就像是在钢琴键盘上飞舞着的演奏家的双手。

这也真是奇人奇事了。

虽然老者不怎么搭理来访者,郑天地还是既来之则买之,也不问价,就一口气选了二十几把纸扇。

做扇子博物馆嘛,没有个几千把扇子,那还叫博物馆吗?

事实上,郑天地的想法是至少一万把,他连即将建立的博物馆的名字都想好了,叫“万善馆”,万善,万扇,万把扇子,就是万种行善。这很有意义。

选好这二十几把扇子后,郑天地问老人有没有老扇子,有没有古代的扇子,至少是民国的扇子。因为博物馆,肯定是要收集很多以前的老扇子,必须全面,必须系统,最好是囊括这个扇子的发展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