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呵,感激好就好好写稿,多写好稿。”陆大妮看着前面边开车边说。
走了一个多小时,天色越来越暗,山里已经彻底黑了。
山路上没有路灯,陆大妮打开了车灯,但是前面的视线依然不太好,雾气很重。
前面是一个急转弯加连续的集下坡,陆大妮心里有点儿紧张。
她放慢车速,打了几下喇叭,然后才从外侧慢慢开过去。
幸好,对面没有车。陆大妮松了一口气,加快了速度往前开。
连续下了几个陡坡,陆大妮感觉自己的手心里已经出汗了。夜里开这样的山路,对于她来说,真是很大的挑战。
开了几分钟后,前面又是一个急转弯加下坡。
陆大妮小心翼翼地往前开。这时,手机响了。陆大妮让小兰接。
“是于站长的。”小兰说。
“接。”陆大妮盯着前面说。
小兰接听了:“于站长。”
“你们回来没有?”于涛问。
“正在路上。”小兰说。
“到哪儿了?”于涛问。
“不知道。”小兰看了看外面,也没有路标,根本不知道到哪儿了,“不过走了一个小时了,应该快出山了。”
“好,让陆大妮慢点儿开,路上车少就开大灯。”于涛说。
“于站长让你开大灯。”小兰挂了电话说。
陆大妮打开大灯,果然看得很远,视线比刚才好多了。反正山路上没什么车,不影响对面车辆。
刚刚转过弯道,陆大妮突然发现前面有辆车正往山上开来。陆大妮立马关了远光灯,生怕影响对方开车。
连续下坡,陆大妮减速慢行,并且特意靠着右边开,让左侧的车辆能顺利通过。
可是,对方却突然加速往左边冲来!并且突然间打开了远光灯,陆大妮瞬间被刺得眼前一片眩晕,什么都看不见了!
她低下头闭了一下眼睛逃避那个刺眼的灯光,就是这一个瞬间,对方的车子发出巨大的轰鸣声急速地朝着她撞了上来!
“嘭”!一声巨响,陆大妮感觉车身剧烈震动了一下,她惊恐地闭着眼睛大声叫喊了起来:“啊。”
小兰也吓得大喊起来!
陆大妮下意识地用脚踩住了刹车,没有让车子再往前开。对方貌似撞了她的车头,车子已经偏到了路的最边缘,在往外就掉到山下去了!
对方停了几秒,车子再次轰鸣起来,一个倒车后,再次加足马力对着陆大妮的车子撞了上来!
“嘭”!又是一声巨响,陆大妮只觉得身体瞬间被撞得弹起来,大脑重重地撞在了车顶上,然后她随着翻滚着的车子,直接滚到山下去了。
董岩丘走了,记者站的工作又全部是在陆大妮的领导下开展,于涛只负责发行和广告。
年底快到了,新一年的报纸征订发行开始了,新的广告任务也开始了,于涛很忙。
陆大妮也很忙。
给海城快报写了几个大的专题,还要策划凤洲频道的各个专栏稿件,运作公众号。只有做好了这些,于涛的发行和广告才能顺利完成。
陆大妮的工作是在为于涛贴金。所以于涛现在对陆大妮是越来越重视,越来越好,也越来越佩服了,两个人的合作经过长时间的磨合,达到了最和谐最默契的时候。
转眼一个月就过去了,年底到了。
陆大妮决定在凤洲频道做一个山村迎新年的专题,联系了凤凰山深山里的李坑村村支书,准备提前几天到那里去体验一把当地人迎新年的活动。
准备好了,陆大妮带着小兰出发,陆大妮自己开车。
临走的时候,于涛问过她要不要他来当司机?陆大妮笑着说:“不用了,我去过那儿,山路虽然弯弯曲曲,但是修得很好,并不难开。”
“山路的路况是还可以,就是弯道多,你开的时候尽量慢一点儿,不要开夜车,尽量在下午三四点出发,如果不能当天回来,就在山里住一天,第二天上午再走。”于涛说。
“好,到时候看具体的情况。”陆大妮说。
小兰很兴奋,因为她也是第一次去山里过年,作为一个城里长大的孩子,这是很独特的一种体验。
陆大妮更是如此,对于凤洲的山村,她只去过文舟家里,看过采茶。但是凤洲的习俗很多,尤其是山里,保留了很多古时候特有的习俗,十分传统的迎新年的方式,这在其他的地方是看不到的。
陆大妮带着小兰一大早就迎着朝阳出发。
车子上了盘山公路后,陆大妮开得很小心。山里的空气很潮湿,路面都是湿漉漉的。
一路上车子不多,但是陆大妮开得很慢,始终把时速控制在六十公里左右,遇到转弯更是小心翼翼,减速慢行,打喇叭提示。
她是第一次开山路,这对于她来说也是个不小的挑战。
小心翼翼地开了将近两个小时,终于安全抵达了凤凰山深处的李坑村。
村支书李惠民带着村里的干部一大早就在村口等着,迎接陆大妮大记者的到来。
村子里布置得十分喜庆,家家户户挂上了红灯笼。这里的灯笼不同于陆大妮在老北京看到的那样,全部是村里的一位老人亲手做的,每个灯笼上都写着一个大大的“李”字,红色的灯亮起来,椭圆形的灯笼上“李”字闪耀着。
因为这个村都姓李,所以家家户户都挂着这样两个灯笼。
村口祠堂前的空地上,早已摆满了红木桌子,桌子上放满了各种食材,有鸡鸭鱼肉鹅,都是整只整只烹制好了用大盘端上来的,还有各种各样的水果,每一样水果上都抹上了鲜艳的红色,预示着红红火火。
正对着祠堂的风水池前搭起了戏台,晚上这里要唱戏,凤洲的民间戏剧团演唱的古老的凤剧。
家家户户张灯结彩,老人孩子的脸上都挂着幸福的笑容。
陆大妮在村支书李惠民的带领下,开始参观整个村落。
这个村落很古老,中间的房子是清一色的平房,灰色的墙壁灰色的檐瓦,典型的岭南民居,小巧精致,门口的石墙上都雕刻着各种图案,大户人家才有大房子大院子,普通人家就是两三间小平房。
路过每一户人家门口,陆大妮发现他们都在烧纸钱。
“他们这是在祭祖吗?”陆大妮问。
“对,凤洲人每个月都有拜老爷的习俗,初一十五都要烧纸钱,祈求家人平安,财源广进。生意人初二十六拜老爷,主要求生意兴隆,四海来财。”李惠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