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证明,饱暖思,半饱半暖也思。汴京的治安问题也开始愈发严重。民间越来越多的抱怨,众臣也苦不堪言。便一遍遍的又给陈漠禀告此事。希望陈漠可以改变自己的开放策略。
陈漠对此却并没有当回事,仍然自由开放国境。因为移民所带来的巨大效益众大臣和他也都十分清楚。任何区域成长,人口都是必不可少的最坚实条件。增加20万人,相对比现在华夏广袤无垠的领地,现在人口还是太少。
即便幼童出生率增加,显现出效益来也要等个十几年至少。而这些人的到来,正是一个巨大的机会。人口的结构是可以慢慢调整升级的。但年龄和数量你又不会法术,如何调节。
而且周边属地和他国的人来的越多,华夏的文明将来散播的也就会越迅速,开放包容才能形成兼并。
所以,在这个事情上,陈漠麻痹大意了。不想这次电影首映居然搞出乱子来。
土著不断的进入,加上华夏自己领土的原住民也都纷纷往汴京赶来。这城中所有路都被人堵得水泄不通。无论你是想干什么,都被人流裹挟着动态不得。
汴京人到了电影会场,尽管一早都赶过去才发现,今天是肯定看不成了。别说看到电影放映的传说中的大白布屏幕了,这往前在看三公里都是一眼望不到头的人海,现在离会场都还远着呢。
第一天看不上他们就忍了,很多人就守在外面,希望看完这场的能赶紧离开,一场场的轮换。让自己也有机会饱饱眼福,回家是肯定没人敢回家了,这样排着都不知道要等到猴年马月,回家那就真的估计月余都不用看了。
但很快他们就发现,人群里出现了很多异域人。他们居然在人群中高价兜售里面的位置。给钱就可以领你进去把他们的同伙占的位置让给你。你出高价看完还要把位置再还给这些贩子。
电影被广播报纸持续追踪报道,几乎每天都有相关新闻。从古至今,原来人们对娱乐的追求热情都高于对国事的追求。
电影的每一个小细节,每一个演员都受到了空前的关注,成为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看报纸和听广播的“有识之士”借电影这个话题恰好可以显示出自己的“高贵”。
这又形成了一条新的鄙视链出现,看报纸的鄙视听广播的,因为看报纸每天都要花钱,首先说明你富裕,才能每天买报纸看。第二说明你识字,不认识字的报纸免费塞你手里你也看不到啊。
第三,那些看报纸的坚持认为报纸更权威,记者的大新闻都先在报纸上登接着才会广播。而且报纸可以自由选择你想看的内容,不必像广播一样非得耐心等到你不感兴趣的内容播放完才能听到自己心仪的内容,更节省时间。
因为那些自诩上流的,无不看报,无不在公众场合看报,街上长椅,茶馆酒肆青楼,达官贵人出行,手里没有拿份报纸,简直就是跌份。报纸拿在手上,就是要告诉众人,我有钱,还有文化。
而听广播的鄙视什么都不关注的。收音机虽然价格越来越便宜,收听电台也不花什么钱,但有时间总是收听广播的人,却并不多。
能边工作边听广播的,说明工作相对自由,身份就直觉自己体面。或者干脆就没有工作,可以不工作还有闲心听广播的,那说明生活至少也挺富足。
所以,即便没能天天买报纸看的条件,这听广播的也会在有人的时候相互交流的都是广播中的内容。卖弄一下自己学识的渊博的同时,也有意无意的透露出自己可是广播的忠实听众。
很快,报纸和广播的地位越来越高,也越来越权威。
陈漠多了两张对外的嘴,他饶有兴致的观察着这一切。知道,造梦的机器已经有了基础。慢慢的,他要让自己的梦变成全世界的梦,开始改变和影响这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