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船匠面带红光,道:“那不用说,老夫干了一辈子这活,造几只小船还不是手到擒来?也叫那些小辈学学。”
赵伍想了又想,还是觉得直说得了,现在可不是矫情的时候,直言道:“莫老,实话说吧,用您亲自上手来造船,确实是屈才了。您造的船再好,能比别人多装几个人呢?”
莫船匠皱着眉头不说话,赵伍这话说得,好像他干了无用功似的。
赵伍接着道:“莫老,当初决定造小船,就是因为他工序简单,用时间少,就算是初上手的船匠也能完成。用您这造楼船的手艺,那不是屈才了吗?您得仔细想一想小船的流程,最好是将它们拆分成几个小段,然后由专人负责一部分。比如一部分人专门锯木头,一部分人只做船底,一部分人只做船舷,然后是专人铆接,专人上胶漆。您就居中调停,看人手、物料该怎么协调,这不是比您亲自动手要强多了吗?”
莫船匠听了恍然大悟,后面又是脸红,道:“赵晓明见万里,比我这糟老头子强多了。叫他们没人只干一件活,不是比啥都干精纯得多吗?”说罢重重叹了一口气,道:“我光想着这么重要的事情,一定得办好了,就没想到这一层。还洋洋自得,为自己这点手艺叫好呢。”
赵伍笑着安慰道:“莫老的手艺怎么不能叫好了?只是因时而动,莫老也只能先把好手艺束之高阁了。再说了,这流水线工作是秦国的故计,也不是我的想法。”
莫船匠叹了一口气,道:“大梁一向开风气之先,想不到如今道在秦国了。”
赵伍道:“道在哪国不重要,能为我用最重要。莫老先整理规程,统计人数,各划职司,今日有船工上万,但是犹嫌少了,明天人会更多,但要的是多而有序,忙而不乱。实话说吧,我也是四肢不勤五谷不分,这边的事宜还是莫老一力当之。”
莫船匠点头应是。
赵伍离了校场,到了玉泉山。这地儿就更乱了。伐木的,建寨的,建仓城的,还有着急要迁进去的,一片吵吵嚷嚷。看守玉泉仓的中军左副将魏闵见了赵伍就抱怨道:“赵侠为什么允许他们现在就搬过来?大水不是还没过来吗?这下好了,他们过来吵着要地方住,可是咱们的仓储木寨都没有建成,哪有地方给他们住?”
赵伍瞧着这集市一样的工地,叹了一口气道:“没办法,大梁城的百姓就是不见兔子不撒鹰,贼精贼精的。不给实惠,怎么叫他们肯干活?再说了,这么多人你也得用起来啊。怎么着,你还打算派人给他们建寨啊。”
魏闵试探着道:“你的意思是?”
赵伍道:“让他们自己动手。先建的有地,后建的找地,不建的没地。现在这时候,不能骗了他们,可也不能惯着他们,反正咱们地界儿是给了,不动手就是他们的事儿了。你去找吴木匠,让他集中力量,先把仓储和中军大寨建起来,至于这些大梁百姓,安排人监督他们干活。总而言之一句话,大梁人虽然多,但不能叫一个人闲下来,闲则生事。现在没有战事,军士也得动起来,要昼夜不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