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四逆日之来龙去脉(下)

旗门 天王90 2387 字 2024-04-22

卫飞皱了皱眉,三米若是在平地上,自然不会有什么危险,但这座文峰镇却选择建在了悬崖上,从地道的出口望去,对面也是略高了一点的断层悬崖,中间则是茫茫然不可见底的深谷,也不知会有多深。如此的布局,在兵家是易守难攻的堡垒,但在风水上却是自断去路。常言有云:“来龙去脉”。便是出自风水之中,且不管文峰镇中的“来龙”是如何的绵绵不绝,或者是怎么样的雄厚有力,但就那三面悬崖便断绝了龙脉之气的延续,当然也有一种可能,那就是这种布局,所用的方法就是集这条龙脉之气,全部汇聚在文峰镇中。

莫非这就是文峰东西两祠轮流着代出状元的“两岸局”之秘的奥妙所在?穷整条龙脉之力,来成就文峰镇的千年传承?这种布局的弊端之处,便是没了“去脉”连接,龙脉之气终有一日将被耗尽,所以此时文峰镇中是非不断,已是到了强弩之末之时?但卫飞总还是觉得有些不对之处,他和陈枫跟着章同祖来到文峰镇,一下车,文峰镇带给两人的感觉,又再浮现出来,那是一种兵书宝剑的杀伐之气。

卫飞心中忽然一动,停止了阻拦沈郎的念头,从这里翻上坡顶,看似会有一不小心就跌入深谷的危险,但这条地道的出口既然开在了这里,那便是不想为人发现,无论当初修建这条地道的目的是什么,想来都会在当时留下些能顺利爬上坡顶的安全措施。

这时沈郎已经探出身躯,只听他忽然叫了一声,“大师父,二师父,别担心,这洞口的上面有着可以借力攀爬之处。”随即就见他双手向上一搭,整个身体便翻了上去。洞口的上方,那经历了千百年沉淀下来的黄土层上,居然极为人性化的留下了向上翻到坡顶而挖出来使力的凹口。非常明显,这条地道便如同三国时曹操在安徽亳州挖出来的那条运兵道一样,重要性完全可以提升到战略的层面上来。

卫飞和陈枫也跟着有惊无险的怕到坡顶,但见天色阴沉,秋风萧索,文峰镇的全景第一次落入了眼中,丝丝的雨雾飘落在三个人的脸上,金秋的清晨时分,可以清晰看到文峰镇的整体布局。四方平整,大气磅礴,却又显得陈腐落败。站在可以算是文峰镇中的最高点,镇中广场塌陷露出来的那满是两祠先人灵位的深坑,显得异常刺目。但同样更加显得诡异是却是,此时此刻的文峰镇中,居然看不到一个人影,镇子的上空仿佛漂浮着一层死气似的,寂静无声。都已经辰时了,镇中的人哪里去了?为何这个时刻街道上没有人踪?

“是啊!原先我以为镇中的地道只是各家里挖出来储物用的。”沈郎不解的说道,“可是这两天我四处看了看才知道,原来镇下的地道,在往下的深处里,真的是四通八达,不过却是好象迷宫一样,我还没有找到头绪呢!我们下去看看?”

继续往前走下去,地道便逐渐的宽阔起来,等到了沈郎说的那和三岔口。卫飞和陈枫才发现,此处是一个足有五六十平方的洞穴,而且人工修建的痕迹也明显少了很多,似乎是一个天然形成的地下洞穴。左、中、右分别有条通道在黑暗中伸向了远方。沈郎走在前面,一直都在注意着地上,但奇怪的是除了他自己先前探路来或的脚印,并没有其他人留下的什么蛛丝马迹。

沈郎困惑的看向了卫飞和陈枫,刚才虽然没有听清楚是什么声响,但三个人都听到了,那是确凿无疑的,可是又找不到丝毫另有他人出现的痕迹,难不成竟是蝙蝠?见卫飞和陈枫没有说话,沈郎伸手一指右边的那条地道,“大师父,二师父,这条地道便是通往老夫子家的,镇下的地道,也就只有那边的两条我没有走过了,这下面的通道迷宫似的,但我都做了记号,不会记错的。”

沈大沈二与老夫子都在同一条街上,因此右边的那条地道不会太长,卫飞略做思索,目光落在了左边的那条通道上,“既然如此,先到这边看一看通往哪里去的好了。”

只要不是文峰镇中的人,哪怕刚才发出声响的是只成了精的蝙蝠,有卫飞和陈枫在身边,沈郎也是毫不在乎的,卫飞和陈枫没有阻止他称呼两人大师父、二师父,已经足以使他激动的忘记了一切,也不等他的二师父陈枫发表什么已经,转身便向着左边的通道地率先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