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部密宗法王:五十二、九字真言(上)

旗门 天王90 2183 字 2024-04-22

东密始于大唐盛世,日本僧人空海求法长安,在青龙寺从当时的惠果大师那里,传承了金刚和胎藏两部密法。在长安呆了三年,空海回到日本后,创立了真言宗,也就是东密。真言宗里,人体双手的十个指头,各有所代,对外是与法界佛性相通,对内与五脏六腑呼应,结成手印便可以与法界中的诸天神佛菩萨互相感召,获得佛的神通。“临、兵、斗、者、皆、阵、列、在、前”,在东密之中是指九会曼荼罗真言,是根据古印度梵文字母的声韵来发音的。

利用特殊的音节,来震动身体内部的气脉,然后激发出生命的潜能,东密在这一点上倒是相符密宗的根本,但是在东密中,九字真言往往是属于忍术的专修。说到底,它就是音声与气脉的共振共鸣。

就在这时,卫飞的心中又再跳动起来。身、口、意三密相应,口中颂咒,手中结印,心中有意。然而中原道门中的诸般神通法术,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中原道门是个泛指的概念,道家佛家都有涵盖,但是不管旗门易道的起止时间,到了卫飞这一代,他的传承之中,佛道两家早已经开始互相印证了。

许多中原道门的法术,也都是手诀、口诀加上心法,才可以施展出来的,其中的小区别在于,中原道门的道术,很多口诀都是可以直接配合观想而成的,但是从本质上,两者直接是相通的。比如道术中最为常见的剑指,其实就是身、意相合的。

卫飞不由的便是心跳加快,他不是诧于两者之间惊人的相似,而是突然醒悟到,“条条大路通罗马”与“万法归宗”之间的必然联系,密宗与中原道门,究竟有什么内在的联系呢?

(这节不太好写,可能有的喜欢有的烦,没办法,过度一下吧,很快就会将九字真言打的一文不值)

这是一条并不算太深的峡谷,两旁的山壁如同刀削,谷底却是一条时断时续的小溪,那些大大小小已经被冲刷得无比光滑的石块,显示着无穷岁月里的长河是如何的流逝而去。此刻的卫飞正坐在溪水边的一块石头上发怔。尽管寒暑气节的变化,已经对他形成不了影响,但是不知为何,卫飞却还是觉得有些过于阴湿了。

双手掬起一捧同样阴凉的溪水,在脸上抹了一把后,卫飞提了提神,继续望着溪水中的一处怔怔出神。整条峡谷的底部仿佛就是个干涸了的河床,溪水从上游流下,有的地方明明已全是层细沙,却奇迹般的在数米外又再汨汨的成流向前。

卫飞所注视的正是溪水中的一个断层区域,大约两米不到的长度上,紧列着十几块大小不一的鹅卵石,下面则是更小更圆的仿若是细沙似的一层。诡异的只是,这两米不到的地方,其实是凹下去的,上游的溪水突然中断,没有按照常理顺流过去,仿佛这块不是天然形成的区域,而是人为的铺建而成,所以溪水才会从两米外,以一种喷涌的方式,继续顺流而下。

卫飞皱眉沉思,他总觉得这不足两米的地块,古怪的并不是违反了物理常识那么简单,似乎那些鹅卵石的下方,竟像是有着一方独立的空间,他双眼凝视,渐渐的眼前景观一变,鹅卵石与细沙都像是用细笔描绘在窗户玻璃上的线条一般,隐隐的藏匿在其后的东西,慢慢的清晰的展现出来。

就在此时,卫飞的眉头忽然抖了一下,他苦笑着转向了溪水的上游,“奶奶个熊,推测算来你也该到了,可是你就不能再迟到片刻么?”

那一处的虚空中忽然泛起一阵涟漪,随后一条人影浮现出来,“卫飞法王。数日来你总是能先我一步,这一步之间的时长,卫飞法王想来也该是有数在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