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四十八节 酒厂

还看今朝 瑞根 2520 字 2024-04-22

自行车沿着水泥地坪往里骑,这酒厂占地面积不小,靠公路是一排二层楼的房子,沙正阳瞥了一眼,办公室、供销科、工艺科一顺溜儿排过去,二楼上只能看到牌子,大概是厂长办公室和财务科设在楼上。

只不过面前门前干涸之后发黑的青苔,四处丢弃的烟盒、火柴盒以及果核,显示出这里起码已经有三个月以上都没有人气了。

右面应该是厂区和库区,而再往后应该就是窖池区了。

“爸,我决定了,这民兵连长治保主任你还是另外找人来干吧,我不想呆在村里了,人都快憋死了,我有手有脚的,哪里不能挣钱?听说到南粤深圳那边去打工,起码一月两三百,守在这村上,一个月十五块钱的补贴,连烟钱都不够,还得找你要钱,真没法干了。”

一个有些粗重的声音隔着拐角传过来,紧接着另外一个声音就高了八度:“你敢!只要你老汉还没有闭眼睛,你就得听你老汉的!你还是共产党员,还是村支委,我是支部书记,于公于私,你都得听我的!去南粤干啥?一个月就算挣两三百,蛇大窟窿大,那边花销也大!还有,家里谁来管?你别说把和田静一起去,那这家还叫不叫家了?”

“爸,你咋就这么死板呢?我和田静都结婚两年了,连个嘉陵70都买不起,人家曲二东前年去南粤,今年春节回来就买了一辆,我自己的事情我自己做主,你就不用为我操心了。”

粗重声音也一下子昂扬起来,“你是支部书记又咋地,还能硬逼着我当村干部不成?村里也有不少当兵回来的,你去随便找两个来就行了,为啥就非得要套在我脑袋上呢?”

“你原来在酒厂不也干得好好的?”

“是啊,我是在酒厂干得好好的,可现在酒厂情况如何?都这样了,要死不活,几个月都白干,拿不到工资,嗯,估计马上也该断气了,带丢给我们村和东方村扛着,这镇上这特么不要脸!”

似乎是被自己儿子的话给堵住了,好一阵后那苍老的声音才道:“好,你要走可以,那你得给我找一个来顶替你的,而且要我满意,那些二不挂五,心思不在工作上的,不行!”

“爸,你要这么说就没意思了,要按照你的标准来,我们村里就没几个合适了,真正合适的,人家凭啥留在村里一年挣你这两百块?出去打工,人家一个月就能挣到,也就是我,耽误了我几年,也差不多了。”

努力码字,认真揣摩,求票,求书评,请加入书单,给个评分,谢谢!

酒厂?沙正阳一愣之后,才反应过来这应该是指红旗酒厂。

虽然这酒厂叫红旗酒厂,但实际上这是南渡镇的酒厂。

这家酒厂始建于清朝道光年间,后来在光绪年间一度兴盛,在民国年间定名为东升烧酒坊,解放后,这家酒厂也存活了几年,1958年停产,后来又在1964年后复产,但是规模却小了许多,只能勉勉强强存活下来。

在八十年代中期也曾经红火了几年,但在87年后就在市场竞争之下迅速衰败下来,88年末,红旗酒厂就开始入不敷出,运转困难,拖到去年,再也无法维持,轰然倒闭。

而这家乡办酒厂因为欠红旗村和隔壁的东方村部分征地费用以及多年租用土地的费用,镇上索性就把这家酒厂折抵给了红旗村和东方村集体,其中红旗村占五成,东方村占三成。

而因为涉及到还欠外边债务接近六十万元,镇上想要退给厂里,但红旗酒厂根本无力支撑,最后双方争执不下,最终南渡乡工业公司承担了这笔债务,但是占了两成股份,成为镇上与两个村的联办企业。

虽然成为镇上和两个村联办企业,但是红旗酒厂实际上已经彻底关门,除了一些厂房、仓库和酒窖等固定资产外,还欠外边为酒厂提供粮食的多家私人和集体欠款接近六十万元。

折算下来,这家酒厂其实已然有点儿资不抵债的味道。

当初红旗村和东方村也不愿意接受这家酒厂,希望镇上能把酒厂收回去,而把租用的土地款支付,但遭到了镇上的拒绝,理由红旗酒厂是独立法人,只是属于镇工业公司,和镇财政没有直接关系。

胳膊也拗不过大腿,镇上甚至还专门把这家酒厂重新就行了工商登记,变更为镇上与两村联办企业,而管理以红旗村和东方村为主,镇上基本上不插手了。

这个酒厂也就成了红旗村和东方村的一大心病,征地款和租地款不但没有拿回来,而且还背上了这样一个包袱,外边还欠着几十万欠款。

虽说会由镇工业公司承担,但官大一级压死人,谁知道哪天镇上会不会赖账?

这种事情摊上,谁都会心里不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