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县酒厂是国营企业,怎么能接受一家乡镇企业的兼并,汉都乃至汉川有这样的先例么?
如果这么做,县酒厂的职工们会怎么想,他们能接受么?
贾国英很清楚,这不仅仅是一个企业的权属机制改变的问题,涉及到更深层次的东西,上面会怎么看这样一个“企业行为”?
这是改革么?会不会是假借改革之名的国有资产流失?
贾国英知道自己面临着这样一个大考。
如果保守一点,拖一拖,看一看,不是不行,但也许就会失去这样一个机会,郭业山看得到的东西,他自然也一样意识得到,由上而下的风吹而来,你不能抓住这个机会,那么也许就会耽搁几年。
贺仲业他可以拖可以等,因为他的年龄和思维意识决定了他不可能冒险,闻一震也一样,甚至还多了几分小心思。
怀着这种复杂的心情,一直到回到办公室,郭业山已经在那里等着了。
“县长,贺书记怎么说?”郭业山注意到了贾国英面部表情变化,也有些紧张。
“怎么说,不好说。”贾国英摇摇头,坐在沙发上,王仲华悄悄进来,把他的茶杯递了过来。
点点头,示意王仲华先出去,房间里只剩下了贾国英和郭业山二人。
“贺书记还是倾向于让县酒厂兼并东方红酒业?”郭业山忍不住问道。
“他没明说,但我感觉得出来,他就是那个意思。”贾国英沉吟了一下,“不过我表明我的态度后,他可能也有些犹豫,大概还有些吃不准当下的风向,所以想开县委常委会来研究,我建议把县酒厂和东方红酒业两边的人都找来谈一谈各自的想法意图,他最后同意了。”
“那好啊,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不就知道了?”郭业山底气十足,来了兴致。
“业山,你就这么有把握?企业有盛有衰,我觉得贺书记说的这句话还是很客观的,现在你们东方红酒业可能看起来红极一时,但一年后呢?三年后呢?”贾国英反问:“如果我们把县酒厂交给东方红酒业,而东方红酒业最终又败落下来了呢?我们岂不是成了罪人?”
“县长,现在县酒厂本身就已经是资不抵债了,不被兼并,那也就是破产清算的命,那现在谁是罪人?”郭业山据理力争。
“一条路是马上就完蛋,一条路起码现在看起来还有些希望,这还有得选择么?至于说闻书记的想法根本不现实,以权代法,用行政权力代替法律权利和义务,只会把企业搞乱搞垮!”
“行了,这样你把沙正阳通知过来,我在听一听他的说法。”贾国英想了一想,心里还是觉得不踏实,“算了,下午我去东方红酒业再实地看一看,听一听沙正阳的汇报。”
“嗨,县长你也早就该去看看了,不过这个时候你去合适么?”郭业山提醒道。
“嗯,我先去县酒厂看一看,再去东方红酒业。”贾国英当然知道这个时候不能表现出太明显的倾向性,哪怕自己内心早已经有了定见,但也不能表露出来。
第二更晚了点儿,但是大更,求月票!下一更在十一点左右!
“贺书记,县酒厂的情况比较复杂,但是归根结底存在的问题我觉得还是机制问题,缺乏内在动力,干好干坏干多干少一个样,加上其他一些因素,债务过重,市场不景气等等,拖成了这样,老闻也提出来过要一劳永逸不留后患的解决酒厂问题,我很赞同,但是如何来解决,我觉得老闻心中好像还没有多少数。”
贾国英话语里流露出来的不满意让贺仲业也忍不住皱眉。
虽然他也对闻一震的工作有些看法,但他觉得闻一震起码还是感觉到了压力,有了一些想法,正在谋划着实施,这是一个好现象,比起以前的无所事事要好得多了。
“我听老闻也说了,他想推动县酒厂和南渡东方红酒业的合并事宜,之前我和业山也简单谈了,业山说东方红酒业好像正在征地扩建,提高产能,这不是正好么?”
贺仲业手指捏着老花眼镜架,看着贾国英。
“贺书记,问题是老闻的想法是要让县酒厂兼并东方红酒业,县酒厂现在举步维艰,人家东方红酒业蒸蒸日上,人家怎么可能接受这种事情?”贾国英一听就知道郭业山又在耍滑头了,没有明确拒绝,但也没提替代方案。
他也能理解,毕竟郭业山刚上来,只是常委任命下来了,县委宣传部长的任命都还没有明确,面对贺仲业的询问,在没有了解清楚对方意图的情况下,自然不敢轻易表态。
“国英,县酒厂只是遭遇了暂时性的困难,这种情况过去十年里也遇到不少吧?熬一熬挺过去了,也许就是一个春天。”
贺仲业承认现在酒厂很困难,但是要说县酒厂一文不值了,他却不能接受了。
“好歹那么大一个企业,占地好几百亩,厂房、仓库和设备那么大一片,而且还是县城城区里,还有好几百工人,只要市场环境一转好,就能缓过气来,再说了,难道还能让一家乡镇企业来兼并国有企业?就算东方红酒业现在看起来很红火,可我们都知道企业都有盛衰周期,红火一时之后垮了的企业也不少,那红旗酒厂原来不也是红火过么?……”
贾国英一时间不知道该如何回答这个问题。
很显然闻一震是在贺仲业这边下了功夫的,先入为主的观念已经深入贺仲业的心中,更重要的是贺仲业一样对国营企业被乡镇企业兼并难以接受,这是最大的问题。
说实话,贾国英对郭业山提出的应当由经营状况好的企业兼并经营状况差的企业而非看似规模大但效益差的企业为兼并主体这一意见没有异议,但是当真正涉及到一家乡镇企业来兼并县里的国营企业时,还是有些犹豫和担心。
但是当郭业山提到了当前高层风向变化打动了贾国英。
贾国英对近期全国两会吹下来的一阵风还是有所感觉的。
中央要继续推荐改革开放甚至更大力度的推进改革开放这一姿态逐渐显现,如果不能紧跟中央高层精神,那么就有可能落伍。
贾国英对自己未来的期望还很高,贺仲业谨慎保守的心态他可以理解,但是却无法接受。
黄绍棠来银台视察时的态度给了贾国英很深的印象。
这位担任市委一把手的领导敏锐的感觉和强硬的姿态都让贾国英意识到银台现在的表现在市委主要领导心目中是不合格的。
作为刚上来的县长,他不需要对以前的种种负责,但是今后银台的表现恐怕就要认真考虑了一下了。
所以贾国英觉得自己应当主动拿出一些不一样的态度来。
闻一震一直把经济这一块工作上视为他自己的禁脔,张喜全作为县政府分管工业这一块的副县长根本插不上手。
以前贾国英是县委副书记自然不会去多过问,但现在他是一县之长了,身份不同,看待问题不同。